三拳合一的内家拳是什么?此文揭秘其奥妙所在
三拳合一的内家拳是什么?此文揭秘其奥妙所在
三拳合一集形意、八卦、太极拳法之精华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种拳法百花齐放。内家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它不仅融合了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
数百年来,内家拳代代相传,期间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创立的优秀拳种“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边友慈老师演示孙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追求运动形式和内涵的高度统一,求意和形的高度协调,不以动作层面的“难能”为可贵。
而后,一代名师姚馥春先生集三大内家拳之精华,创立姚式太极拳。
姚式太极拳
姚式太极长拳
张劲芳老师演示姚式太极长拳
姚式太极拳拳法包括太极长拳、短拳、推手及器械,素有“形意的胳臂,八卦的腿,太极的腰”之说。
姚式太极短拳
李晓明老师演示姚式太极短拳
这些三拳合一拳法是如何融合而成的呢?
是简单的将不同拳法拼凑在一起,还是将各种拳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三拳合一的拳法吧!
三大内家拳外形、练法风格迥异,很难融合,想要揭秘三拳合一拳法的秘诀,那就需要我们先进一步探讨内家三拳是否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内功基础。
内家三拳的理论基础
内家三拳的理论基础源于它们各自的本质,而这个本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内家三拳的定义。
一个拳种定义,主要从这个拳种的基本拳理、拳架及技击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太极拳
太极拳基本拳理
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易经》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之间互相交感的结果。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阴阳是太极本身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合而言之即是太极,分而言之即是阴阳。
无极和太极,本身就构成了阴阳的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构成了太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包含、阴阳的无限可分的关系。阴阳正是通过它们之间这些关系,从一个稳定状态到不稳定状态,最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太极拳正是以这些基本理论基础为指导而逐渐形成的。
太极拳拳架特点
①重意不重力,以意识引导动作;
②轻柔灵活;
③协调连贯;
④虚实清楚;
⑤平稳缓慢。
太极拳技击特点
①舍己从人、知己知彼;
②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③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
太极拳定义
太极拳是一种主要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重意不重力,以意识引导动作。拳架轻柔灵活,协调连贯,虚实清楚,平稳缓慢。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掌握舍己从人、知己知彼、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即感知敌我双方力量大小、方向、速度及利用、转化不利因素的能力),从而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的技击效果。太极拳还包括太极内功、双人推手以及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大杆、太极枪等器械练习方法。
形意拳
形意拳基本拳理
历史上形意拳历经“六合拳”“六合意拳”“心意六合拳”等传承发展而成,目前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山西派、河南派、河北派。
经历代先贤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形意拳理论不断丰富,技法不断完备,各门各派也有不同的传承和发展。
形意拳开始练习时以形求意(内功),待内意功成,就不再拘泥于外形,所谓初练明劲,逐求暗劲、化劲。技击时,冷猛快脆、不拘成法,知己知人、相机而行,达到主动进攻、先发制人的技击效果。而后达到上层功夫,要求“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个“真意”便是不拘于自身之形、意,在主动出击接触对方的一刹那,拳法也随对方状态做出相应的反应,应用适宜的招法、劲法,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与太极拳“应物自然”的境界相类似,但是太极拳是被动的等,形意拳是主动出击。
拳架特点
①形简劲整;
②刚强有力;
③身正步稳;
④拧裹钻翻。
技击特点
①冷猛快脆、不拘成法;
②知人知己、相机而行;
③主动进攻、先发制人。
形意拳定义
形意拳是一种主要以五行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武术。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为母拳,以十二形(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为基本拳法,内含五行生克、象形取意之理,以形求意,得意忘形。
拳架形简劲整、刚强有力、身正步稳、拧裹钻翻。初期练明劲,逐渐求暗劲、化劲。技击时,冷猛快脆、不拘成法,知己知人、相机而行,达到主动进攻、先发制人的技击效果。
八卦掌
八卦掌以“八卦桩”“行桩”“蹚泥步” “八大掌”,内功功法为基础。但随着传承发展,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丰富多样。
下面主要以姜容樵先生《八卦掌》一书中的八卦掌歌诀精解为主线,结合我们的理解、认识,进行总结、归纳。
基本拳理
八卦理论,是太极阴阳理论更深层次的细分而成,突出表现世间万物的复杂的变化。
太极分为阴阳,八卦是从阴渐变到阳,又从阳渐变至阴。八卦分别为: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八卦根据体、用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八卦相互组合,又形成了六十四卦。
据樊氏八卦掌后人记述,先天后天两种八卦图式,产生了八卦掌不同两种造拳克敌思想和不同的攻防意识。
依先天八卦创造的各种掌法
以自己为中心点,
以静待动。
依后天八卦创造的八卦掌
以走为本,以动制静,以敌为中心点。
先天、后天八卦合而为一,
先天八卦在内,后天八卦在外;
先天卦不动,后天卦自左向右运转一周;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两两搭配,即成为八八六十四卦。
八卦掌穷尽技击中的千变万化。八卦掌的深奥在于此,其理论基础也在于此。
拳架特点
①以意导动,松静为本。
②外旋内顺,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曲腿趟泥。
技击特点
①至刚至柔;
②纵横连环;
③奇正生克。
八卦掌定义
八卦掌是一种主要以八卦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以意导动,松静为本。拳架外旋内顺,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曲腿趟泥。长期练习可以掌握至刚至柔,纵横连环、奇正生克的功夫,从而达到以快制慢、以动制静、以变胜不变的技击效果。
三拳合一的基本拳理
依照传统广义太极理论,无极生太极,太极又可分别化生出阴阳、五行、八卦。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间互相区别而又互相包有、转化。例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分为阴阳,阴阳合为太极”;“一气(太极)化五行,五行合一气”。阴阳、五行、八卦是传统广义太极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之间,各有突出的重点,又相互包有,不是截然分开的。
依照我们目前对内家三拳的理解和认识,内家三拳外形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练习方法和特点,但从内家三拳拳理来看,它们皆是以传统广义的太极理论为指导,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但侧重各有所不同。
太极拳侧重于阴阳转化,形意拳侧重于五行生克,八卦掌侧重于八卦变动。
内家拳以内劲为基础,重视内功的修炼。
- 内家三拳最基础的内功(内劲)都是向外膨胀之力,都可称之为掤劲。
太极拳掤劲是松松的向外膨胀,化生阴阳,求其转化。
形意拳掤劲是骨撑筋拔的膨胀,划分五行,求其生克。
八卦掌掤劲是滚钻争裹的膨胀,融于八卦,求其变动。
- 内家三拳求刚柔途径不一,但都是要达到刚柔相济。
太极拳积柔成刚,外柔内刚,用其柔中刚。
形意拳由刚入柔,外刚内柔,用其刚中柔。
八卦掌刚柔同求,至柔至刚,用刚柔变化。
综上所述,三大内家拳虽各有不同的练习方法和途径,但其理法可融会贯通;其内劲求取途径不同,但最终可融为一体,刚柔相济。所以内家三拳虽然外形风格各异,但可以在理法及内劲上能够真正做到完美合一。但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应以一种拳法为主,待基本掌握后再修习另一种拳法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