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UART协议详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的深度剖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UART协议详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的深度剖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astek.cn/article/5572303206532114?catId=528609,560959,528611,528613,528615,529593,528617,528619

在数字通信领域,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协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简洁高效、成本低廉以及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了嵌入式系统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UART协议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UART协议概述

UART是一种用于设备间异步串行通信的协议,主要应用于微控制器、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同步串行通信(如SPI、I2C)相比,UART通信不需要严格的时钟同步,因此硬件实现更为简单,适用于长距离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场景。

二、UART通信原理及结构

基本构成

  • 发送器:负责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流进行发送。
  • 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串行数据流进行解析,恢复为并行数据。
  • 波特率发生器:生成固定的时钟频率,决定数据传输的速度。

数据帧格式

UART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每帧数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具体格式如下:

  • 起始位:一位低电平信号,标志着新数据帧的开始。
  • 数据位:通常为5至8位,根据配置决定实际位数,代表有效信息。
  • 奇偶校验位(可选):用于错误检测,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
  • 停止位:一位或两位高电平信号,表示数据帧的结束。

三、UART工作原理

  1. 发送过程: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加载到发送寄存器,通过移位寄存器从最低位开始逐位发送,同时插入起始位和停止位,形成完整的数据帧。

  2. 接收过程:接收端在检测到起始位后开始接收数据,通过移位寄存器逐位读取,移除起始位和停止位,最终将剩余的数据位存入接收缓冲区。

  3. 波特率匹配:双方设备必须设定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确通信,即每秒传输的比特数一致,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115200等。

四、UART应用优势与局限性

优点:

  • 实现简单:只需两根线(TXD, RXD)即可实现双向通信,适合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
  • 成本低:由于硬件要求低,制造和维护成本相对低廉。
  • 灵活性高:可调节波特率适应不同传输速度需求,支持多种数据格式。

局限性:

  • 传输效率相对较低:相较于SPI等同步通信协议,UART因包含额外的起始位和停止位而降低了有效数据传输效率。
  • 距离限制:虽然可以通过增加驱动电路延长传输距离,但理论上裸线的可靠通信距离较短,易受电磁干扰影响。
  • 不适合高速大数据量传输:波特率上限及异步特性限制了其在高速、大数据量场景下的应用。

结论

UART协议凭借其设计简洁、成本效益高及广泛的兼容性,在短距离、低速率的串行通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存在一些固有局限,但在许多嵌入式应用、工业控制以及简单的数据采集系统中,UART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尽管面临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UART协议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继续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