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缺血"可不是小事!中老年人要早发现,早预防
脑子"缺血"可不是小事!中老年人要早发现,早预防
李大妈近半年来频繁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自行测量血压正常后,误认为只是过度劳累,并未在意。某日午后,天气晴好,李大妈到公园散步,却突发晕厥,幸被路人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认李大妈心脏功能及血压均无异常,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其脑部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且存在动脉狭窄,最终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
医生向清醒后的李大妈详细解释了病情,并指出其之前的乏力、头晕等均为脑供血不足的早期表现。所幸发现及时,通过后续的规范治疗,症状有望得到缓解。
李大妈的经历警示我们:脑供血不足虽看似"小问题",实则严重威胁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它会悄无声息地损害身体,切勿轻视,务必及早发现并治疗
脑子"缺血"是怎么回事?
脑子供血不足,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让血管变窄了(占了67%-78%的原因),或者是颈椎病压迫了血管(占了12%-15%的原因)。
国际上的研究发现,如果脑子里的血液供应量太少(低于一定标准),就会影响脑子的正常工作。
脑子"缺血"有哪些表现?
(根据英国皇家医师学院的总结,有以下几个常见表现)
老是头疼:这种头疼跟偏头痛不一样,大概41%的患者会觉得后脑勺那里被压着疼。
记性变差、反应变慢: 有研究发现,脑子供血不足的人,做认知测试的得分会下降。
睡不好觉: 晚上做梦的时间会变短(减少18%-23%)。
感觉不对劲:有一半多(51%)的人会突然眼前发黑,很多人(69%)会耳鸣。
手脚不灵活:走路、做动作不协调,而且跟脑子里的血流速度有关系。
情绪不好: 身体里一种叫做"5-HT"的物质会变少,让人容易情绪低落。
出汗、心跳不规律:心跳的快慢变化会减少。
怎么预防脑子"缺血"?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
- 好好吃饭:
少吃盐,每天吃的盐要少于1500毫克(大概小半勺)。
多吃鱼油(Omega-3脂肪酸),占到总热量的1.5%-2%。
- 多运动: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感觉有点累,但还能正常说话的程度)。
每工作一个小时,做2分钟的颈部活动。
- 好好睡觉:
保证深度睡眠的时间足够(占总睡眠时间的15%以上)。
可以用一些方法(创造理想睡眠环境、睡前过度进食或饮水或冥想与深呼吸等)来提高睡眠质量。
- 改掉坏习惯:
- 戒烟、少喝酒(纯酒精摄入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研究发现,如果能严格做到这些,脑子供血不足的发生率能降低62%!特别是那些血管已经有些变窄的人,中风的风险能大大降低。建议45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个脑血管检查(经颅多普勒),看看脑血管的情况。
写在最后
脑供血不足不是小事,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通过了解它的原因和表现,采取健康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