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失调的7大原因,改善方式和关键前兆
自律神经失调的7大原因,改善方式和关键前兆
你是否曾突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感到莫名的压迫感?
这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狀。
自律神经负责调控身体中的自动功能(心跳、呼吸、消化)。当系统失调时,将出现一些症状与征兆。
以下详细介绍"自律神经失调",深入解析症状、前兆,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自律神经"?
自律神经就像是身体的自动管理中心。
身体的反应是否能由意识控制?可分為"自律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
- 自律神经:无法自主控制
- 躯体神经:可以自主控制
大部分的生理功能,大多是无法透过意识去主动控制的。而是当接收外部刺激时,启动自律神经系统,身体自动作出反应。
例如:当天气变冷时,会不自主颤抖、起鸡皮疙瘩;感到紧张时,心跳会加快;吃完饭后,会促进肠胃蠕动。
自律神经可再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紧急应对情况,帮助我们面对压力,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 副交感神经:帮助我们放松,调整身体器官的运作,如:减缓呼吸频率、心跳。
两者的功能相反,但密不可分、彼此协作。
自律神经失调的类型、症状?
自律神经失调就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
只要其一发生过度亢奋,或是过度低下,都可能会引起自律神经失调。
以下图片总结自律神经失调的类型与症状:
一、交感、副交感神经同时亢进
当交感神经亢进时,会感到焦虑,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亢进,导致你急着上厕所。
但這并不符合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情况下,身体并不会同时让上半身的交感神经,与下半身的副交感神经同时亢奋。
二、副交感神经亢进
如果你经常拉肚子,但是胃口仍然很好,有可能是副交感神经过度旺盛。
副交感神经会刺激肠胃蠕动,导致肠道运动加快。
如果平时肠胃大多正常,但容易腹泻。可能是交感神经正常,但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
三、交感神经亢进
若白天感到紧张和焦虑,但是晚上仍可以轻松入睡。可能是交感神经亢进,但不影响副交感神经的运作。
通常交感神经处于高度亢奋时,副交感神经会异常关闭。
就像高速行驶的车子,无法踩下刹车。导致身体感到非常疲倦,无法顺利睡眠和休息。
四、交感神经低下
这种情况,人可能感到心跳缓慢、血压不升高,但肠胃运作正常。
五、副交感神经低下
副交感神经低下,会导致肠胃蠕动慢、胃口不佳,而间接导致活动力下降。
六、交感、副交感神经同时低下
过度忧郁时:心跳变慢(交感神经低下),肠胃不蠕动(副交感神经低下)。
心脏、肠胃不应该同时低落,是典型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自律神经失调原因有哪些?
- 压力过大:让身体随时保持警戒,导致交感神经长期亢进。
- 熬夜:导致交感神经亢进,副交感神经无法发挥作用,破坏自律神经的规律。
- 睡眠不足:导致自律神经运作的规律混乱。
- 抽烟:刺激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持续亢进。
- 喝酒:促使交感神经亢进、血液循环变差。
- 生活作息不正常:破坏自律神经的规律运作。
- 营养不均衡:导致神经传导物质缺乏、神经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自律神经失调的前兆
当自律神经失调,身体即刻会发出警讯。
- 生理上:耳鸣、晕眩、偏头痛、心悸、冒冷汗、胸闷、肠胃道不适,等身体异常反应
- 心理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紧张、不安、失眠、焦虑、恐慌,等心理异常反应
由于前兆多样且症状复杂,自律神经失调若未严重影響日常作息,容易被忽视,而延誤治療。
根据 2020 年一项美国研究:约有 20~30% 的老年人患有自律神经失调。
若上述的症状出现超过一半,建议尽早寻求医师的专业协助。
自律神经失调症状如何改善
治疗自律神经失调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血清素"的药物,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维持正常的休息与睡眠。
然而,但症状较轻微时,大多数人仅需调整饮食、日常作息,就能获得良好的改善。
以下是几种有助于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的方法:
一、饮食习惯
- 正确的进食观念:
确保三餐吃得规律,尤其早餐特别重要。有助于促进肠胃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最佳的食物比例"早餐4:午餐2:晚餐4" -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不要每餐都摄取太多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能考虑早餐多吃碳水化合物,午餐、晚餐则少吃一点碳水化合物。 - 享受饮食:
多吃喜欢的食物也有帮助!强迫吃不爱吃的食物会造成心理压力,并导致自律神经失调。心情保持愉悦有助于减少自律神经失调发生。 - 多吃优格、纤维素:
能改善肠道健康的食物,也能调整自律神经平衡。 - 细嚼慢咽:
能提高副交感神经的运作,改善肠道功能、增强消化与吸收。
二、生活习惯
- 减少匆忙:
试着放慢生活节奏,让呼吸平稳。有助于提高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使情绪稳定。 - 早上喝水:
早上是副交感神经转换到交感神经的时间。喝一杯水可以促进肠道运动,避免副交感神经低下,这对身体和情绪都有好处。 - 呼吸练习:
每天进行三分鐘的"1:2 呼吸法",即吸气一秒,呼气两秒。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感到放松和情绪缓解。 - 保持优质睡眠:
失眠问题经常与自律神经失调有关,所以在睡前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因为蓝光可能会影响入睡。 - 固定作息:
每天早上起床,都拉开窗帘晒晒阳光。阳光有助于停止褪黑激素、促使血清素分泌。有助于启动交感神经,让身体感到清醒。
自律神经失调是缺乏什么?
均衡补充营养素,也能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狀。
以下是 5 种对改善自律神经失调有益的营养素以及食物。
一、维生素B群
B群能保养神经系统,特别是对于自律神经失调患者。B1、B3、B6、B12 能减少疲劳、提升能量、改善睡眠质量,并调节情绪。
特别是"维生素B12"。
自律神经失调可能引起肌肉酸痛、神经痛等症狀。B12 有助于修复神经,减少神经肿胀和刺激、降低神经病变的风险,缓解背部和下肢的神经疼痛。
当症状严重、需要快速缓解时,医师也可能會处方高浓度 B12 药物,或以针剂直接注射于患部,以加速神经修复。
多吃富含 B12 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牡蛎、鲑鱼、牛肉、肝脏等。
二、鱼油
鱼油中的 Omega-3 脂肪酸(EPA、DHA),是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的重要营养素。
心率变异性(HRV)是衡量自律神经健康的重要指标,鱼油可以有效提升 HRV,促进自律神经的平衡。
鱼油有助于缓解全身性发炎、减少神经系统压力。一项 2022 年的研究发现:鱼油可能改善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青少年患者的自律神经功能。尤其是在病情急性期时,效果更明显。
此外,鱼油也助于减轻自律神经失调,伴随而来的神经性疼痛。
多吃富含鱼油的食物,如:鯖鱼、秋刀鱼、鲑鱼、柳叶鱼、比目鱼、黄鱼等,富含油脂的鱼類。
三、色胺酸
色胺酸是合成"幸福因子 - 血清素"的重要原料。
提升血清素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成年人每日建议每日摄取每公斤 2 毫克,或 200~400 毫克色胺酸,能帮助体内血清素的生成。
儘管色胺酸並非直接作用於"自律神經系統",但自律神經失調經常伴隨"憂鬱、焦慮"的症狀。
色胺酸能透过提升血清素,间接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帮助患者适应外在压力。
常見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包括:
- 乳製品:牛奶、优酪乳、优格、起司
- 豆鱼蛋肉类:黄豆制品、鱼类及海鲜、鸡蛋
- 全穀杂粮类和堅果类:燕麦、花生、小米、腰果、核桃、葵瓜子、芝麻、南瓜子、开心果
四、镁
"镁"对于焦虑与失眠的改善十分重要,建议摄取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镁的食物。
五、钙
"钙"则负责调节肌肉收缩与放松,缺乏时可能出現心悸等症狀,可透过牛奶、豆类、黑芝麻等食物补充。
多吃富含油脂的鱼肉,有助于改善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失调不能吃什么?
- 酒精: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导致免疫力降低
- 精製糖:导致血糖波动大,降低自律神经稳定性
- 咖啡因:刺激交感神经、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导致焦虑和紧张
- 高钠食物:摄取过量会促进交感神经的亢进
过量的咖啡,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导致焦虑。
自律神经失调多久会好?
自律神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需要长时间的调养与治疗,可能会持续长达 3 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治疗自律神经失调需要充分的耐心!
改善自律神经失调需要结合健康的饮食调整、规律的作息,及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同时还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但这些付出都将大幅提升生活品质,帮助达成更平衡、更健康的身心状态。
自律神经失调是忧郁症吗?
自律神经失调不等于"忧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两者不是相同概念,也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却不可忽视。
自律神经失调是指自律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异常,导致头晕、心悸、消化不良、失眠等多种生理症状。这是一種以神经生理机制问题为主的狀態,不等同於心理疾病。
然而,自律神经失调与"忧郁症、焦虑症"引发的症狀有許多相似之處,都可能有情绪低落、食欲改变、心跳加速、胸闷等症狀,让人容易混淆。
忧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长期高度压力下,确实会影响神经系统运作,进一步加劇自律神经失调,导致恶性循环。
-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文献资料
- 李丞永《称王的病:自律神经失调》
- 小林弘幸 监修《图解 名医传授健康知识 自律神经》
- 原田贤《70%的人都有自律神经失调》
- 小林弘幸《自律神经超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