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是如何做到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事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是如何做到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事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4853392_121696382

诸葛亮在隐居南阳期间,是如何做到“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事”的?这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文将从诸葛亮的家族背景和求学经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东汉末年,乱世纷争。当时的信息传递并不通畅,想要了解外部的局势和情况,全部靠口口相传或书信往来。诸葛亮年轻之时,能做到躬身于南阳,而对天下大势知之甚详,无外乎两个原因:
1、显赫的家族身世。
2、求学之时,结交众多的师长和友人。
通过以上两张关系网,加上众多有识之士的交流心得,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之中。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望族,先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8岁时父母双亡,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投奔荆州刘表。而整个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分别出仕于各个地方割据诸侯。

《太平御览》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历史上最出名的“诸葛兄弟仕三国”:诸葛家族有三个兄弟比较有意思,他们没有选择在同一个国家为官,而是分仕魏、蜀、吴三个国家。
大哥诸葛瑾在东吴做官,是孙权手下重要的谋臣;二弟诸葛亮跟随刘备,成为鞠躬尽瘁的一国丞相;从弟诸葛诞成为曹丕时期的魏国大将军。
由此可知,诸葛家族势力遍布全国,再加上与之结交的其他世家大族的关系网,诸葛亮是其中最为优秀者,想要知晓天下事并不困难。

拜名师结良友
诸葛亮隐居草庐之时,与庞德公、司马徽、徐庶、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其中庞德公和司马徽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很得其敬重。
从之后,史书记载东吴大都督鲁肃给诸葛亮经常写信一事看,其二人关系私交也是十分密切的。


诸葛亮给刘备献上的“隆中对”与鲁肃已经对孙权提出的“榻上策”的内容很相似,以上种种都可以证明,荆州乃至东吴的名士之间信息交流也是很广泛的。
良臣谋士之间互相书信来往,交流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努力想在乱世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天下事所指就是隆中对的计策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详谈“天下大势”,为其献策“隆中对”: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基业,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国家实力。
3.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安定后方,解除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要“外结东吴”与孙权建立抗曹联盟。待“天下有变”时,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军攻取宛、洛,主公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以想象:诸葛亮能提出“三足鼎立”的策略,是对天下大势的了如指掌,能做到这些,必然有着畅通的消息渠道和自身远见的卓识,二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名门望族的出身,所处的环境就能给诸葛亮获取信息带来明显的优势,加上本身愿意结交名士,又有众多的良师益友,相互交流的也都与国事有关,自然“身在草庐而天下皆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