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体检数据揭示:中国人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地域差异
千万级体检数据揭示:中国人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地域差异
2023年全国体检数据显示,我国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标化检出率为21.3%,男性高于女性。40岁及以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全国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分析发现:
◎ 颈动脉斑块标化检出率为21.3%,男性高于女性;
◎ 40岁及以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
◎ 全国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作为窥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本报告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根据《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1],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1.5 mm,大于周围正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至少0.5 mm,或大于周围正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50%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为标准定义颈动脉斑块。
《美年健康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简称蓝皮书)选取自2023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817,886名体检者作为样本进行体检数据分析。在排除未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个体后,共纳入了5,264,649名体检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研究人群中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390,710例,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26.4%(标化检出率为21.3%),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0.2%(标化检出率为25.0%),女性检出率为21.4%(标化检出率为17.5%)。
图1. 2023年不同年龄、性别体检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40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40岁及以后,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各年龄段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70岁组检出率最高,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3.0%和77.8%。
图2. 2023年不同地区体检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地图
全国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以西北和东北地区最高,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5.8%和24.3%,以华东地区最低,标化检出率为17.3%。全国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男性和女性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地区特征与整体人群相似。各地区男性颈动脉斑块标化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颈动脉超声是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风险人群;吸烟、超重、肥胖等高风险人群;中年及中年以上人群[1]。
饮食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戒烟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随着时间而减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是临床干预的基本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坚持日常体育锻炼并保持理想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并保持充足睡眠等[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5, 9(4): 254-260.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O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 5: e1000123(2022-08-13). http://www.cvjc.org.cn/index.php/Column/columncon/article_id/301.
本文原文来自美年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