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下肢静脉CTV扫描技术详解:从适应症到图像后处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下肢静脉CTV扫描技术详解:从适应症到图像后处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0/16/5539969_1144978165.shtml

下肢静脉CTV(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评估下肢静脉相关疾病。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肢静脉CTV扫描的相关知识,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扫描参数、增强扫描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前言
随着CT技术的进步,CT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也越来越少,分辨率越来越高。对DVT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可精确评估下肢静脉受压的情况,直观地显示下肢静脉和四周组织结构的关系,提供静脉管腔内的情况,三维影像更是直观立体,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下肢静脉CTV的成像方法一般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上肢静脉注入碘对比剂,经过血液循环到达下肢静脉,及时启动扫描成像的方法。间接法的优势是可联合下肢动脉CTA一起使用,同时获得动脉和静脉影像,且通过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血管强化更均匀,无栓子冲落风险。但同时也具有静脉显影时间难以确定,可能需要多次扫描,静脉CT值不高,VRT成像较为困难等缺点。直接法是通过足背静脉注入稀释的对比剂,检测下腔静脉,对比剂到达且达到阈值后,启动扫描的方法。直接法的对比剂用量远远少于间接法,直接法静脉成像效果好,CT值高,可进行VRT成像,且扫描时机易于把握。但直接法CTV流速不宜太快,否则有冲落栓子的风险,且在足背水肿时,留置针穿刺较为困难。
一、下肢静脉CTV适应症

排查静脉血栓

评估静脉腔外压迫程度

诊断静脉阻塞性疾病

诊断不明原因的上下肢肿胀

诊断静脉血管性疾病

静脉曲张手术前对静脉管腔的评估

静脉疾病术后的随访

诊断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
二、下肢静脉CTV禁忌症

对碘造影剂过敏

过敏体质,特别是对海产品或乳制品过敏

哮喘病史

肾功能不全

严重心血管疾病,包括症状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大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和心肌病等。
三、扫描基本参数

  1. 扫描前准备:
  •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询问受检者是否有过敏史。
  • 签署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 去除扫描区域表面所有金属物。
  • 告知受检者保持体位不动,如有不配合可适当镇静。
  • 详细解释检查流程和所需时间,以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
  1. 扫描体位:
  • 常规仰卧位,头或足先进。
  • 双手上举,双下肢伸直,双膝并拢。
  • 双足垫高与髋保持水平,两足大海趾靠拢,双腿稍内旋。
  • 必要时用绷带固定下肢,对不配合患者给予镇静。
  1. 扫描范围:
  • 髂总静脉至足底,包括整个下肢静脉。
  1. 扫描基线:
  • 以髂前上脊为扫描定位点。
  1. 扫描方式:
  • 螺旋扫描。
  1. 扫描条件:
  • 管电压:100-120kV
  • 基准mAs:180,自动调节
  • 矩阵:512x512
  1. 重建层厚:
  • ≤3mm
  • ≤1mm(用于VR、CPR、MIP)
  • 层间距≤层厚
  1. 重建算法:
  • 软组织算法(B-SOFT-B)
  1. 窗技术:
  • 采用软组织窗(WW200~350,WL30-50)
    四、增强扫描方案
    下肢静脉CTV的成像方法一般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上肢静脉注入碘对比剂,经过血液循环到达下肢静脉。直接法是通过足背静脉注入稀释的对比剂,检测下腔静脉,对比剂到达且达到阈值后,启动扫描的方法。
  1. 检查前均需禁食6-8小时,不需禁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检查结束后,观察30分钟无不适可拔针离开,并建议多喝水利于对比剂排泄。
  3. 两种打药方法:
  • 间接法采用右肘正中静脉注射
  • 直接法采用左右足背静脉注射
    对比剂用量和配置:
  • 间接法按体重2mL/kg计算,补充30mL生理盐水
  • 直接法采用40-50mL纯造影剂与生理盐水1:4-5混合,总量约150mL
    注射流速:
  • 间接法3-4mL/s
  • 直接法1.5-3mL/s,不建议超过3mL/s
    扫描时间:
  • 间接法注射后50秒开始扫描
  • 直接法阈值达100HU后5秒开始扫描
    扫描方向:
  • 间接法头向足
  • 直接法足向头
    五、扫描注意事项:
  1. 动脉期明确造影剂到达后再进行后续扫描:
  • 密切监测造影剂到达时间,一旦确认动脉期造影剂已到达,才开始后续扫描。
  • 如果造影剂未能按时到达,立即停止扫描。
  1. 高压注射器和扫描按钮同步操作:
  • 高压注射器和扫描设备的启动必须严格同步,确保时间轴一致,避免采集时间出现偏差。
  • 要求操作人员高度协调配合,保证整个注射和扫描过程的时间精准匹配。
  1. 发生造影剂外渗时的应急措施:
  • 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高压注射器,随即立即停止扫描曝光。
  •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冰敷、药物治疗等。
    六、图像后处理建议
    多种后处理技术各有特点,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 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采用薄层数据,虽然噪声相对较大,但对比度明显提升,细节显示更清晰,可快速定位病灶并提供全面的解剖信息。
  • 曲面重建+拉直像可将感兴趣的血管平铺显示,突出梗阻部位。
  • 容积重建(VR)更接近真实,能够快速定位病变,全面展示血管走行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 最大强度投影(MIP)可突出显示血管狭窄、钙化等病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