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红楼梦》第一回——神话开篇,真假梦幻,家族命运之伏笔
浅读《红楼梦》第一回——神话开篇,真假梦幻,家族命运之伏笔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开篇便以独特的神话色彩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基调。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到绛珠仙草的传说,再到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命运转折,第一回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伏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轮回。
图片AI生成
女娲补天遗石
《红楼梦》开篇讲述了女娲补天时炼就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最后却多了一块,因见其他顽石都俱得补天,唯独剩下它,便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后被一僧一道带到红尘历练,享受繁华,历经几世后,这块顽石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被空空道人发现顽石上记录人间所经历的故事,这便是取名《石头记》的缘起。这块石头正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自身的渺小,和命运的无奈,但也不妨碍追求自由的权力,只有经历之后,才明白世俗的荣华富贵也就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戏,不要谋虚逐妄,超脱于世俗的成败。
绛珠仙草还泪
由这块顽石变成的神瑛侍者游走在岸边,碰到一棵绛珠仙草,见她可爱,便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始得生命延续,最后受天地之精华,便幻化成人形。常说自己“受了他的雨露,我并无此水还他;他若下世为人,我也愿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绛珠草这不仅是报恩,也是人性情感的表达,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前世今生的缘,缘起缘灭,正如人生经历相遇与离别也是注定的因果。
甄士隐三劫后悟道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念功名,虽不富贵,却算是本地望族。年过半百,喜获一女,取名英莲,却被僧人预言“有命无运”。等到元宵佳节的晚上,三岁的英莲被小厮霍启弄丢了。没过多久,甄士隐的府邸所在的整条街被大火吞噬了,剩一些田地变卖后投靠到岳丈家里。而岳丈封肃经常冷嘲热讽,半骗半花的掏空了他的银钱。甄士隐急忿怨痛“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一日散心之时,遇到正念着《好了歌》的跛足道人,甄士隐本有夙慧,注解出了《好了歌》,“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完便抢过道人的褡裢,随跛足道人一起飘飘而去。
甄士隐历经了红尘幻灭,由望族到寄人篱下再到出家的蜕变过程,丧失了俗世的物质,却激发了精神上觉醒,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贵,情感等世俗牵挂不用太过于执着,人生无常,盛极必衰,如镜花水月般易散。就像人生有时处在低谷,经历了苦难,也许这些苦难成为觉悟的契机,让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
贾雨村钗于奁内怠时飞
贾雨村是诗书仕宦之族,家道中落,每日靠卖字画为生。恰逢甄士隐,被邀约到府中叙谈,成了甄府的常造之客。遇到一位多看他两眼的丫鬟娇杏,心中便狂喜不已,想着虽然自己暂时落魄,但这丫鬟慧眼识英雄,是我红尘中的知己,男人内心虚荣的满足感不言而喻,至此变把这丫鬟放在心上,“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因赴京赶考没有盘缠,甄士隐为他奉上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贾雨村略谢便收下,当夜便不辞而别进京去了。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就在甄士隐随疯道人云游后,贾雨村也考上功名,外放回来上任新老爷了,正如他所作的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寒门学子逆袭成功,但贾雨村新袍加身,旧魂已死,走上仕途后渐渐的从正值变的贪婪,展现出对权力至高的渴望和野心。同时贾雨村的出现也是推动了情节发展,带出了林家和贾家。
开篇伊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