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动物内脏能吃吗?很多人都搞错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动物内脏能吃吗?很多人都搞错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cnhfa.foodvip.net/branch/show.php?itemid=147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烹饪方式多种多样,食材也是五花八门。各大中外菜系里,都有由动物内脏经过妙手烹饪升华而成的美味佳肴如:夫妻肺片、猪肚鸡、干锅肥肠、爆炒鸡胗、烤腰子、牛杂火锅等,深受大众喜爱!

随着生活水平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不免担忧,认为内脏含有毒素、高胆固醇、高嘌呤和高脂肪,食用后会不会有损健康?

动物内脏含有毒素,是误区!

动物生长过程中,所摄入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饲料添加剂等,都会到达肝脏进行处理,再由肾脏排出。所以大家常认为动物内脏,尤其肝脏和肾脏,毒素含量很高。但是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分解代谢毒素,并将分解后的毒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并不会储存毒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动物内脏,符合国标对于生鲜食品的要求,原料新鲜,烹饪前进行彻底清洗,不用担心毒素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动物的胆囊中含有胆汁毒素,最好不要随便食用。

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脂肪及嘌呤,不同部位含量不同

如今,我们对于饮食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转为吃得好、吃得健康。在食用由动物内脏烹制而成的美味佳肴时,大家不免对于所摄入的胆固醇、嘌呤等存在顾虑。确实有一些内脏胆固醇高、嘌呤高、脂肪高,但也要针对不同部位区别对待。

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下表以猪瘦肉、鸡蛋,以及日常食用频率较高的动物内脏为例,对比其不同营养成分的区别。

——表中所列食物均为100克可食用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

1、脂肪:大部分内脏的脂肪含量并不高,鸡胗、毛肚、猪肝等均低于猪瘦肉,而心、肾、脑、肥肠会相对高一些。

2、胆固醇:胆固醇大部分由人体自身合成,经膳食摄入的胆固醇仅占体内合成的1/7~1/3。大部分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远低于鸡蛋,不到200mg。《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中设定的胆固醇上限是300mg/d,但在2013版中已删除此上限。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摄入,对于慢性病、血脂偏高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仍需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3、嘌呤:对比猪肉和鸡蛋,动物内脏的嘌呤含量偏高。嘌呤在体内会被代谢成尿酸,可能导致血尿酸升高或诱发痛风发作,所以高尿酸人群,应减少食用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尤其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尽量避免食用。而健康人群,适量食用内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动物内脏主要的营养优势

动物内脏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建议:内脏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和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不足,多数内脏产品胆固醇含量偏高,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

特别对于孕期妇女,每周摄入1~2次动物血和肝脏,每次20~50克,可提供铁7~15mg,基本能满足孕期增加的铁需求。

我们的身体有强大的平衡调节功能,不会因为偶尔吃一两次动物内脏就导致血脂和尿酸的异常。健康饮食应该贯穿我们的一生,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