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长安、东风,重组后的国家队能否实现“超车”
涉及长安、东风,重组后的国家队能否实现“超车”
在不少人还沉浸在春节氛围中时,一则汽车行业的重磅消息迅速引来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2月9日晚,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一时间,这个关于“长安、东风两大央企巨头要联合重组”的消息瞬间“炸开了锅”。
尽管公告未明确合并细节,但强调重组后实际控制人仍为国资委,且“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随后,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一字涨停;东安动力涨停(盘中开板),长安汽车收涨4.73%,透露了二级市场的态度。
轮传查询数据发现,2024年,东风集团的新车销量为248万辆,长安汽车的新车销量为268万辆,二者销量之和已经超过了比亚迪,一旦双方合并,意味着新的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诞生了。
目前有消息称,未来不会再有东风和长安两大汽车集团的存在,双方将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集团公司,甚至新集团的领导名单都已被曝出。但轮传对此名单持怀疑态度,毕竟前段时间日产和本田合并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最后依旧未能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发布公告之前的2月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兵工集团)与兵装集团高层举行会谈,两方副总以上高层几乎全部出动。这一信号表明,上世纪原属于同一家央企(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兵工和兵装,将重新合并。
就此轮传推断,作为兵装集团下属的二级央企,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的合并,是兵工、兵装集团合并的一部分。还有人推测,东风承接的部分军工任务,也要移交给合并后的“中兵”(新名字待定)。轮传认为这个猜测有一定合理性,但要注意的是长安、东风的合并,有内生性需求,而非单一作为兵工、兵装集团合并的附属品。
除了这一原因外,中国汽车市场已从“合资红利期”转向“自主品牌淘汰赛”。2024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60%,但国有车企新能源转型步伐滞后于比亚迪、吉利等民企。因此央企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或将是眼下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轮传看来,若东风与长安合并,双方在技术、供应链、市场渠道等维度的资源整合空间将成为关键驱动力。在技术协同方面,东风在高端电动化领域布局了主打智能豪华的岚图和硬派越野的猛士品牌,长安则通过高性价比的深蓝品牌与有华为、宁德时代加持的阿维塔覆盖中、高端市场。
此外,整合后,双方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互补性显著。此外,双方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专利储备若实现共享,可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轮传认为若长安、东风两家企业重组成功,中国汽车行业将进入“超级集团”时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民企加速成长甚至是整合。这种“国家队+民企军团”的双轨竞争格局,也许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不过,倘若长安与东风整合,那么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反腐廉洁问题——2月12日,元宵节当天,相关部门发布消息称刘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和监察调查。
刘卫东是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而长安汽车正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企业。在此之前,刘卫东还曾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东风公司副总经理等东风系的高层。随后在2018年离开长期工作的东风公司。
落马不久前,刘卫东还曾多次露面。1月17日下午,中国兵器装备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刘卫东主持了会议;1月22日,刘卫东督导长安汽车2024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除了反腐问题外,轮传认为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都是业内体量较大的车企,旗下各新能源汽车品牌较多,年销量高达200万辆。因此,双方整合后将如何有效协作、避免内耗?如何兼顾企业管理架构、企业文化,平衡企业内部员工、各地方税收等利益?以上都是需要一一解决的难题,即便整合重组也不能一蹴而就,以上种种问题,轮传将持续关注。
点击继续阅读
标签:行业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