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仅12天建成的雷神山医院,停用4年后,该何去何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仅12天建成的雷神山医院,停用4年后,该何去何从?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D99VHM05566N8U.html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武汉成为了风暴中心。当这座城市陷入恐慌,一座名为“雷神山”的奇迹拔地而起,见证了中国速度和决心。仅仅12天,一座可容纳上万名患者的现代化医院在近3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战下,奇迹般地建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那个象征着希望与团结的“雷神山”,如今何去何从?四年过去了,它还矗立在那里吗?

2020年初,武汉封城期间,面对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中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在大多数人眼中,建造一座现代化医院需要数年时间,但在中国,这仅用了12天。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近3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赶来,日夜奋战。他们克服严寒天气,挥汗如雨,挑灯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中建集团采用了“小时制”作战计划,优化协调各方力量,如同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为了实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有效隔离,设计师们采用了“鱼骨状”的模块化设计,将主通道设计成“脊梁”,两侧的病房设计成“鱼刺”,有效隔开了病人。BIM(建筑信息模型)、5G通信等先进技术也被运用到医院建设中,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准度。

雷神山医院的建成,为无数患者点燃了生的希望。医院内部,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整个医院被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三个部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和空气流通,最大程度地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院配备了负压病房、ICU监护室、CT、核酸检测实验室等设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配送机器人实现了患者信息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接触,把安全防护做到极致。

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在接下来的67天里,这里成了抗击疫情的主战场。近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其中重症患者占比超过12%。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这里逆行而上,日夜奋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在雷神山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至深的生命奇迹。重症患者从鬼门关前被拉了回来,痊愈的患者含泪向医护人员道谢,患者家属送上手写的感谢信,隔离病房里时常响起朗朗读书声……

医患之间虽隔着一道透明的屏障,心却紧紧相连,共同谱写了一曲医患同心、共克时艰的生命赞歌。

4月15日,随着最后一名患者康复出院,雷神山医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休舱。在67天的时间里,雷神山医院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医患同心、共克时艰的生命赞歌。

疫情过后,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都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相继休舱。

这两座医院是抗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希望它们能在疫情过后继续发挥作用。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专门收治传染病的医院,即使经过严格消毒,后续使用时,公众的顾虑也很难完全消除。

那么,雷神山医院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作为传染病医院,还是转型为综合性医院?这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另外,当初建这两座医院是为了快速增加床位,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所以,它们只设置了病房和重症监护区,缺少门诊这些普通医院的功能,很难直接转型。

关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未来,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大家都在呼吁,既要尊重抗疫历史,也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资源。

有人认为,雷神山医院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标志,应该保留下来,成为一座纪念馆,警醒世人,铭记历史。也有人认为,雷神山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将其改建为传染病专科医院,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提供更专业的救治场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将雷神山医院的部分区域改建为科研机构,推动传染病防控研究,提高抗疫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无论最终的决定如何,雷神山医院都将作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宝贵财富,载入史册。它不仅是一座医院,更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象征,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承载着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集体记忆,它的未来,将见证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进步和创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