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害怕成功”,难以被理解的约拿情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害怕成功”,难以被理解的约拿情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youranhuixin.com/nd.jsp?fromColId=2&id=95

有一种现象在高考时非常常见:有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比平时成绩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老师和家长习惯性的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临场发挥过于紧张造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考生的心理问题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但心理问题为何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小L是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考时就因为发挥失常失去了去重点高中的机会。他看起来文质彬彬,带着眼镜,总是很有礼貌的微笑。他到来和其他的学生有些不同,他并没有让父母陪同。

这个看起来很独立的男孩起初让人感觉他表现出理性和沉稳,有着略超过高中生的成熟。他的父母都在大学里就职,整日忙于自己的研究,有些无暇顾及他。他从上学开始就很乖巧懂事,不用父母操心自己的学业,是老师同学眼里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中考的意外失手是他内心的一个遗憾,但是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很是轻描淡写,似乎并未放在心上。

就像成绩一向是他的身份牌一样,小L上了高中以后,他就感觉自己好像“贬值”了。这似乎是他首次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贬值”,虽然他的入学成绩仍然是全年级第一。但仅仅过了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变成了年级第五,相比他的入学成绩下降了一大截。没有任何的征兆,他自己也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之后的2,3年里,他的成绩便一直在年级前五到年级前十之间徘徊,一次年级第一都没有得过。他的老师都很奇怪,因为按照他的课业水平来说完全是可以得年级第一的。直到一摸二摸之后,他的老师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自己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的一摸二摸成绩有些让人大跌眼镜,比起他平时的测验分数低了七八十分。这也是他来咨询的主要原因,而且不管是他父母还是老师都以为他过于焦虑而造成了发挥失常,也希望他能通过心理咨询调整好状态。

但他似乎有些难以表达的焦虑,与成绩有关,也与成绩无关。

01

我的“优秀”,是因为我不敢不优秀

“你担心咨询师会像你的父母老师那样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咨询师能感觉到他的犹豫。

“是不是很可笑,哪有人会不想被人高看呢,”他似乎承认了,但又有些自嘲。

“被高看就意味着被更高的期待,”他的犹豫也许和这个有关。

“总比不被人期待的好吧。”他有些不太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嗯,你似乎对此有些愤怒,也有些无奈。”咨询师感觉到他此刻好像憋着一股气,为了不让它们爆发而压抑着逃开。

他沉默着坐在椅子上,眼神中有些没落,也许是感觉咨询师的话有些尖锐,但又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也许是感觉咨询师的话让他有些慌张,一个好孩子怎么能愤怒呢?

没人知道被压抑的愤怒经过十几年的发酵会变成什么,小L自己也已经不知道了。他曾经发过脾气,还是他很小的时候,希望爸爸妈妈能在假期陪他的时候,爸爸妈妈却把他送去了爷爷奶奶家。他大哭,在房间里乱扔东西,但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因为压抑着不生气而有些木讷的,没有什么表情的脸。所以他还是去了爷爷奶奶家,也再没有因为这件事发过脾气。

“你觉得你爸妈不希望你发脾气,即使他们什么都没有说。”
“本来就很幼稚吧。”他好像在刺咨询师,也许他感觉咨询师也在刺他。
“是不是感觉我的话有些不太顺耳?”咨询师仍然选择直面他。
“没什么吧,这没什么。”他好像不想认输一样。
于是,咨询师和他就这么的工作下去。咨询师不知道他如何看待自己,觉得他在硬撑着,就像在他父母面前,老师同学面前在做的事情一样。

直到有一次,咨询师问他:“你想过大学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这本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咨询师甚至觉得他可以以此为题写一篇五千字的演讲稿来回应。但他回应咨询师的确是沉默,和之后的一句:“我不想上大学。”
咨询师把马上就脱口而出的为什么咽了回去,只是看着他。他也看着咨询师。他们再一次相互注视着沉默下来。

一个在咨询师意料之中的答案,但咨询师吃惊于他会这么直接的告诉自己,没有任何的掩饰。咨询师的沉默却是有些掩饰自己的反应,咨询师的大脑在自己的沉默的掩饰下飞速的思考着他此刻的状态,以及自己该做些什么。

他没有给咨询师多少思考的时间。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仿佛开启了话匣子一样,只是却不是老师们所期待的演讲稿。

02

我就是那个受欢迎的小丑,只为博人一笑

“你听过那个笑话吧。一个中年人去看医生,说我晚上失眠怎么办。医生说你可以去看著名小丑的表演。那个中年人说我就是那个著名小丑。”

咨询师印象中那个著名小丑其实是一个著名的喜剧演员,不知道为何在他这里变成了著名小丑,咨询师没有回答他,只是示意他继续说。

“我感觉我就像那个小丑。别人都觉得我是家长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可我算什么呢,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受欢迎的小丑,可小丑就是小丑。”

“我中考少考了好几十分,原本可以去最好的高中,结果只来了这个三流的高中,也只能考上三流的大学,这才是我自己的真面目吧。”

“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在家里缩着,变成一个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不是更好,反正他们也不会生气。”

小L的泄愤仿佛给他的躯壳注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是这个时候他仍然也只是在贬低自己。让咨询师不禁怀疑他的自我贬低到底是受虐,还是在攻击他的父母,或者两者都有。咨询师更清楚这样的发泄对他来说更加的难得。

“你觉得自己是小丑,只为让别人开心,却无法让别人理解你。”

“是啊,可笑吗?”他似乎对咨询师这样接他的话感觉到不满,发泄的对象开始朝向了咨询师。

“你自己感觉呢。”咨询师看着他,感觉面前像是一只受伤的小动物,正在用咆哮来掩饰内心的害怕。是咨询师的话让他受伤了吗?也许是,也许还有其他的东西。

时间到了,他有些生气的走了。再来的时候,似乎仍然带着些许的气。学习成绩的事情似乎已经被他们抛到脑后了。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他犹豫了一下,打破了沉默。看得出他有些焦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突然变得紧张了。咨询师看着他,依然没有说话。

“你不打算说些什么吗?”他看起来更焦虑了。

“你想让我说些什么呢?”

“不知道,以前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这样。”

“你是说,他们会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说吗?”

“我知道他们不满意,甚至有些生气,但是他们什么都不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的小L好像回到了几年前,再次面对他的父母一样。

“你担心我会像你父母那样即使对你不满也不会说什么。”咨询师看着他,隐约感觉他的身体在颤抖。

03

我不想做小丑,但更害怕会失去你们

时间过的很快,高考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咨询师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再看见小L。咨询师会想小L的父母如果知道孩子的成绩并未如他们所愿,是否对咨询师也会有些不满呢?也许他们也不会说些什么吧。

再次看见小L的时候,是他父母一起陪同前来,他们告诉咨询师小L的成绩很不理想,决定让他再复读一年。小L的表情倒是让咨询师看不出他有多么沮丧和不甘,好像刚考完试的并不是他一样。

由于隔了一段时间,咨询师只是了解了他们一家最近的情况,以及小L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咨询便也结束了。其实,咨询师对于小L的父母仍然愿意把小L送到自己这里咨询是有些吃惊的,因为小L的成绩问题只是他的问题中最轻的部分,但对他们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更不用说高考的现实意义有多么的重大。

小L说复读没什么,反正他想报考的大学也就在高中边上,正是他父母所在的大学。他始终还是要去上大学,即使要多读一年高三。他说不想上大学,究竟是一时的气话,还是真如这般所想,只是却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呢?

“他们很失望,但也只是说我没有发挥好,再努力一年一定可以考好。我就问他们,如果我再发挥失常呢?他们就没说什么了,只是说不会的。”小L的脸上居然有点幸灾乐祸的笑意。

“(父母的)学校分数线很低,但我恰好就低了几分,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吃惊。我好像变成了不一样的小丑。”他似乎是在自嘲,看起来却很低沉。

“这次考试对你打击挺大的。”终于又说回到了成绩上。

“嗯,我真的糟糕透了。我明明可以多考100分。我父母的学校居然也不够线,学校里至少有50个同学可以上那所学校,可我偏偏不行。”

“你是怎么想到报你父母的学校?”

“我也不知道,那时我沮丧到了极点,感觉自己也只能上这样的学校了吧。其实也有其他的选择,但这里总归还是更熟悉一些。”

“还可以继续在家里,呆在父母身边。”

“他们能在家的时间还不如我读高三的时候,我经常好几天见不到他们人影。说呆在他们身边,不如说呆在我自己的房间。”

说起这个话题,他有些激动。

“你的房间。听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他激动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仿佛想到了什么一样陷入了沉思。

04

我的失败,是我对你们的恨,却更是害怕被你们抛弃

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约拿”是圣经旧约里面的一个先知。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因为这座他要宣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

故事里约拿和神的关系,正如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只是父母并非神灵一样全知全能,无法总是指引着“约拿们”克服内心的种种困难。小L像是约拿,却仍然在完成自己使命的路上。也正如约拿情结这个概念所描述的,小L所面临最大的障碍便是成长。

上大学意味着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的照顾,开始走向独立。在生活中,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很少照顾小L,让小L对于在生活上照顾自己的能力超过了很多同龄人。但在小L的无意识里,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一直缠绕着他,这个恐惧就是离开家,也是从小孩变为成人的那一步。

小L恨父母的冷漠和虚伪,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小丑一样去满足观众的需求,自己的需求却无法被看到,更无法被满足,而父母似乎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于是他无意识的用自己在重要考试的失败来报复父母,却在真的失败之后,选择报考了父母的学校,选择依然留在父母身边。在他内心里,高考和上大学就像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去承担的任务,只是在不断应付着和逃避着。而对于他来说,也许最重要的任务是能安稳的留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咨询中,他一度把咨询师当作了他父母一样的人,对咨询师产生了敌意和愤怒,却也担心咨询师因此而抛弃他,又不得不靠近咨询师,希望咨询师能看到他的脆弱和需要,正如他不断的希望父母能看到他,却又不断的失望而失落。

对于一个要长大的孩子来说,足够的安全感才是他勇敢向前迈步的前提。

05

那些被误解的孩子们,那些难以被理解的约拿情结

并不只是学生会如此。事实上,约拿情结在成人的世界里也非常常见。

上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MatinaHorner发展出一套诊断“约拿情结”的方法。如果你面对成功时存在如下的想法,你可能就身怀某种程度的“约拿情结”:

  • 你看起来很谦逊。当你获得成功时(即使很小)你也感到有些内疚。特别是你想起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同事,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
  • 你看起来很低调。不愿意和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觉得没必要让周围人都知道。
  • 你会主动逃避去承担重大的项目,即使被任命了,做起事来也比较拖延。也许你在意识层面以为这是你害怕失败的一种表现。
  • 你避免冲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你经常处于妥协的一方。虽然你有时也觉得坚持自己没有问题,但你似乎很少这样做。
  • 你有时,有意无意感到,自己是不配享乐(获得成功)的那种人。
  •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你内心觉得成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

很多时候,小L们会带着恐惧和愤怒继续他们身为“小丑”的表演,也许在大学里,在未来的职场里,甚至在他们的亲密关系里。

没有什么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想象一株野花想要盛开,要面临着自然界里怎样的风吹雨打。对于野花野草而言,也许早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残酷和滋养的双重环境。但对于人类而言,养育者的呵护才是孩子心灵成长最有营养的养料。

小L的父母都是高知人士,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一直在用心的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只是现在的小L能感觉到的只有他们对于陪伴的缺席和对于自己不真诚态度的愤怒。相信随着小L成长的脚步,他会逐渐的在父母身上感受到更多的元素,让他的心灵不再只有黑白和干涩。

本文原文来自悦安心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