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测只剩一个月,体育平平的小学生如何能拿满分?
中考体测只剩一个月,体育平平的小学生如何能拿满分?
随着新体育中考改革的实施,小学体育过程性考核成绩将纳入中考总成绩,提高体育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北京为例,详细解析了小学体育过程性考核的分数规则、训练重点分配、考试现场情况、短期提分技巧、考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采访了两位海淀家长,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验。
去年全国各地开始施行新体育中考改革,本文会以北京为例,讲讲变化和过来人的经验。
根据北京新体育中考改革,小学到初中的体育过程性考核成绩,会转化为10分,纳入中考成绩。这让小学体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因为大家很容易算一笔账:中考时在语数英每多考1分,都需付出巨大努力。而在体育上努力,小学拿满分还是不难的。
话虽如此,家长们对此也不必太焦虑,原因在于:
- 小学体育过程性考核,最后得分按权重相加后,总分只要80分以上,就算满分;
- 各项目还有附加分,直接加入总分。去年有孩子靠跳绳就拿到十几分附加分;
- 去年11月,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试行)》,本着降低焦虑、提升身体素质的原则,中考现场考的那30分也调为更合理的“达到良好即满分”。
图虫创意
体育成绩进中考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而非一味折磨家长孩子。
当然,父母们肯定还是希望能利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尽可能帮孩子提升成绩。我们独家采访了两位海淀父母,总结了他们去年亲历体测考试的训练经验+考试窍门。这两位有心的家长,分享了他们压箱底的经验,和很多其它地方看不到的实操秘籍。两位小朋友本来都是体育平平的孩子,但最终都拿到了80分以上,记为满分。
由于文章较长、干货很多,为方便阅读,我们专门为大家设置了目录:
- 分数规则解析。
- 普娃如何分配突击练习重点?
- 亲历考试是否比平时更严格?
- 好用的短期提分技巧有哪些?
- 考试当天避坑和注意事项。
- 是否需要报班?
- 政策及未来趋势分析。
小学体育过程考分数规则
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考核项目非常类似,以四年级为例,包括体重指数(BMI)、肺活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跳绳和50米短跑,共6项。六年级比四年级多一个50米8次折返跑。
受访者供图
但这六项考核,每一项的权重是不同的:比如体前屈权重比较高,占20%,而仰卧起坐四年级的权重只占10%。
要注意的是:四年级参加体育考试的最高分值其实是120分,分为100标准分和20加分。
学生体测总分(120分)=标准分(100分)+附加分(20分)
100分的标准分计算方法是:把单项科目的分数,乘以权重后,再汇总,算一个总分。
而20分附加分则全部是靠跳绳来赢得。我们的目标也不是冲击100分或120分,而是让孩子达到80分(含加分)就可以了。因为根据新中考体育分数规则,小学四、六年级只要能达到80分以上,“过程分”就折算为10分,计入中考体育总成绩。假设孩子拿到了110分,其实也折算为10分,相当于多的分数“浪费”掉了。当然,如果一个孩子只得了75分,那么中考“过程分”就折算为8.5分,考虑到大部分孩子都拿到了满分10分,这个差的1.5分就需要用文化课来弥补。所以体育考好,拿到过程分,还是很重要的。
体育平平的孩子,如何分配训练重点
如果孩子平时体育一般,应该怎么分配训练重点?
首先,跳绳是“拿分”的重点。
因为单项成绩出来后是要加权的,而跳绳的加分不用加权。比如体前屈,一个孩子拿了100分满分,另一个孩子只拿了80分,相差20分。这项的权重是20%,那么加权后,变成了一个孩子20分,另一个孩子16分,他们的差距就只有4分了。而男生只要跳绳跳超过137个,每多跳两个就可以加1分,多跳40个,可以加满20分。所以那个体前屈不太好的孩子,只需要跳145个,就可以补齐刚才差的那4分了。
图虫创意
其次,家长可以提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参考下面分数表格,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且明确的目标。
图虫创意
以我家为例,小七刚开始做体前屈这项,只能推3、4厘米,后来慢慢练习,可以推到12、13厘米了。根据上面的分数表格,可以看到13.6厘米对应90分,11.7厘米对应85分,而小七经过练习,大部分时候能推到13.2厘米,卡在85和90分之间。我给他制定的目标就是13.6厘米。一方面这对于他是容易达到的;另一方面,他只需稍微努力,就能从85分跃升到90分,比较“划算”。如果目标是满分,那必然就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性价比反而不高。
我们也采取的是扬长避短的策略,这个策略还是很有效的。我家姑娘身形比较小,爆发力不强,所以和生理条件相关的科目,比如50米跑,肯定短期内大幅度提升比较困难,我们就不强求。但是对于跳绳这种能拿加分的项目,就是重点。
像体前屈、仰卧起坐,这些只要练习就能提升成绩,会投入更多精力练。
考试现场会比学校更严格吗?
据我了解,班上孩子都过了。老师说全班都过了,包括一个平时超重、体质比较弱的孩子,这次应该也是擦着80分数线过了。
之前我们很紧张,但实际测下来没有网传的那么严格。比如,之前听说跳绳必须用考场统一准备好的,我感觉这个规定并不合理,因为四年级孩子的身高差异非常大,即便准备好不同跳绳,也很难指望孩子自己调节到合适的长度。但是真正测试的时候,通知的是学生自带跳绳,所以我们就带了一根平常练习用的、比较顺手的跳绳。
再有就是之前网传说很多项目会机器计分,可实际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和苛刻。我们经历的仰卧起坐是人工计数,跳绳是两个老师同时计数,不知道24年是否会改成机器。
赞赞的50米短跑这项成绩不太好,可能现场才得了六十多分,但是她用跳绳弥补了,最后总分加起来还在一百出头。至于严格与否,我了解各个区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亲戚家孩子在石景山区,听说学校日常练习仰卧起坐就是用机器计数,保证每个动作都更规范,不知道实际测试会不会有些区还是机器计数。
分享几条短期提分建议
家长要提前针对孩子特点,制定一个可实行的策略。我觉得练跳绳比较划算,因为可以弥补其它不好的项目。如果孩子跳绳已经不错了,临近考试应该每天都跳跳,保持手感很重要。
图虫创意
体前屈和仰卧起坐也是需要持续练习的,因为就算再擅长,一段时间不练,可能也会有退步。但并不一定要做同样的动作,比如练体前屈,其实可以做够脚尖的拉伸动作。仰卧起坐可以练习平板支撑,或者平躺双抬腿的动作,锻炼腹部的核心力量。
从应试来讲,十月要测试,家长要教孩子一些技巧,还是有可能快速提分的。比如50米跑,很多孩子的起跑和冲刺其实都有问题。再比如吹肺活量这项,我同事孩子就以为,吹肺活量时候要最后留一口气、不能吹完。赞赞有个同学,每次吹气都一小口、一小口地吹——这些都是老师很容易忽视的,建议家长个性化指导。
另外,建议家长亲自带着孩子做一遍所有要考的项目。你亲自带着练一遍,马上就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当时发现了赞赞跑步的时候,压根不会冲刺,她跑着跑着看到终点线了,反而觉得可以停下了,就放慢了脚步。纠正这个问题后,就能快一些。
图虫创意
考试注意事项
体育测试一般都不在本校内进行,要坐大巴去统一考点。听说不少孩子要坐挺久大巴才能到考场,所以对晕车孩子是个挑战,家长要提前准备晕车药。另外就是早饭别吃太饱,防止坐车后恶心。我家小七体重一直在边缘徘徊,所以那天他也没有吃很多。我也嘱咐孩子考试测试的间隙不要猛灌水,小口含着喝。
我们只带了跳绳,水是学校统一准备的,其它没带。
我们带了跳绳、水,还有巧克力、能量棒这种不占体重、能快速补充热量的食品。天气现在变凉了,所以我觉得10月体测的同学最好带一件外套,采取外厚里薄的穿着,这样路上可以保暖,到了考场穿着轻薄的运动服测试。
很多项目有两三次机会、取最好成绩。我建议像跳绳、50米跑、仰卧起坐这类比较耗费体力的项目,都争取一次完成,不要再做第二次,因为短期内第二次的成绩只会更糟。
是否需要专门报班练?
我觉得报班适合两种家长——完全没有时间带孩子练的父母;或者完全不知道怎么带娃练的家长。报班确实是迅速获得运动技巧的一种方式,但这些技巧方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免费的教程和视频。另外我觉得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可以先报一期强化班,家长跟着一起上,或者在旁边看老师怎么训练孩子,后面就可以自己训练了。
我们报了一个,但感觉不是特别必要。上课就在小区里,还有赞赞认识的同学,很方便。如果这个班不在我们小区里,我肯定就不给孩子报了。之前我带赞赞周末出去玩,也体验过不少体能班,我觉得体能班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纯体能,以跑步跳绳为主,穿插追逐类游戏;一类是跑酷障碍越野,趣味性、技巧性更强,训练强度大;再有一种是专项竞技类,比如训练小孩跳绳考级,感觉所有的运动专项都可以考各种级,也是迎合了家长的需求吧。如果孩子比较小、自己感兴趣,可以报体能班上上,但我觉得主要还是看孩子有没有时间,平时多运动多出去玩,也没必要非报班。
针对未来趋势,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觉得体育肯定是越来越被重视的。从中考每次改革,咱们家长也都能看出来,各地体育分占比其实都在提高。结合最近这次节前的北京教育局发布的中考改革政策来看:道德与法制变开卷,说明考试深度要加强;科目减少后,语数英三大主科,难度可能要增加。然后就是体育,除了初三的考核,也强调从小学到中学的“过程分”,这点对于爱运动的孩子而言是好消息,对于平时不太爱运动的孩子,就逼着必须运动起来。到了中学,中考考核中还有球类和其它运动类,可以从小就带孩子多体验体验,选一个感兴趣的球类运动。
我也是觉得体育肯定是越来越重要的。特别是赞赞学校学业比较重,每天写完作业再读读英语,就八九点了。到了中学,如果身体不行,根本顶不住,所以对于长期学习来讲,体能很重要。我们这次去旅游,发现孩子体测完出去,走路都比以前活跃好多。一会上、一会下,一会开合跳着走路,体能明显增加了,对身体的控制感也加强了,所以练练也是有好处的。
图虫创意
但我觉得家长们也没必要太焦虑,没必要投入过大精力奔着满分去。主要目的还是让孩子有个热爱的运动项目、把体能练上去、让身体状况不错就行。
图虫创意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