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AI,中国医药也使世界惊讶
不仅仅是AI,中国医药也使世界惊讶
《经济学人》2025年2月16日发布的报道指出,中国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在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成果显著。中国药企正处于低成本、快速药物研发的前沿,不过也面临资金和地缘政治等风险。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突出成果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康方生物研发的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性药物,在后期试验中表现出色,使患者无疾病恶化的生存时间几乎翻倍,超越了美国默克公司的重磅抗癌免疫疗法药物Keytruda。这一成果彰显了中国在创新药物研发上的实力。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全球地位提升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药研发国。近年来,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正经历重要转变,从过去大量生产仿制药、供应原料药和开展临床试验,发展到如今处于创新前沿,能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便宜的创新药物。
国际合作增加
西方制药公司越来越关注中国,与中国药企的合作增多。2024年,近三分之一西方药企的大额授权交易(价值5000万美元及以上)是与中国公司达成的,这一比例是2020年的三倍。自2020年到2024年,西方从中国授权的药物总价值增长了15倍,达到480亿美元。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推动因素政策改革助力
约20年前,中国政府将生物技术列为战略重点。2015年,药品监管机构启动改革,增加工作人员,精简临床试验流程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幅缩短了首轮人体试验的审批时间。
人才与市场优势
大量海外留学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回国,带回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各大制药公司,带来专业知识和人才。同时,更宽松的上市规则为生物技术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晰的退出渠道,吸引了大量私人资金,2016-2021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私人资金从50亿美元增至136亿美元。
研发策略有效
中国药企采用“快速跟进者”策略,在已知药物基础上进行改良,降低研发成本并加快研发速度。在ADC类癌症药物研发上,中国企业优势明显。
临床试验高效
中国临床试验速度快于西方,庞大的患者群体便于招募受试者,政府对医院和医生支持研究的激励措施也提高了试验效率。高质量的试验数据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如Akeso的试验数据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接批准其药物进入后期试验。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授权合作模式
中国药企大多不直接在美国销售药物,而是通过授权交易,将药物海外营销权出售,获取预付款、里程碑付款和未来销售版税。例如,Akeso将其Keytruda竞品授权给美国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获得5亿美元预付款及后续款项和版税。
“NewCo”模式
中国制药公司将临床资产剥离,成立新的美国实体公司,由当地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运营,母公司保留部分所有权,若药物成功,可获得更多收益。自2024年5月以来,约有8家此类公司成立。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资金压力
尽管授权交易数量增加,但2024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私人投资降至7年低点,反映出全球生物技术市场的放缓。投资者更倾向于有现金流或强大国际潜力的公司,部分投资者担心缺乏新投资会影响中国药物研发的后续进展。
地缘政治风险
中美关系紧张带来潜在风险。美国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美国贸易限制虽暂未波及生物技术领域,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可能难以幸免。目前,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因地缘政治风险,试验性药物的授权费用已低于美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