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卜藏丹津之乱:清朝收复西藏的副产品,清军荡平青海叛乱根源
罗卜藏丹津之乱:清朝收复西藏的副产品,清军荡平青海叛乱根源
罗卜藏丹津之乱是清朝平定西藏准噶尔叛乱后,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因不满清朝未能兑现承诺而发动的叛乱。这场叛乱最终被雍正帝派遣的年羹尧和岳钟琪平定,青海由此纳入清朝直接管辖,形成了对准噶尔汗国的三面包围之势。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汗国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精骑,从伊犁长途奔袭拉萨,控制了西藏全境,一战成名。大策凌敦多布的突袭改变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在西北的实力对比。康熙帝深知,一旦准噶尔巩固对西藏的控制,将对清朝西北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康熙帝力排众议,启用十四皇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节制西北诸省军队,发动“驱准保藏”军事行动。青海作为内地通往西藏的战略要地,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当时占据青海的是青海和硕特蒙古诸部,他们在噶尔丹败亡后归附清廷。按照藩属国义务,他们需要为清军提供必要的支持。康熙还口头承诺,平定西藏后将西藏赐予罗卜藏丹津。
在利益激励下,罗卜藏丹津积极参战,配合清军作战。同时,清军悍将岳钟琪从四川千里奔袭拉萨,大策凌敦多布最终败逃回伊犁,清军迅速平定西藏叛乱。
然而,就在清军捷报传到北京后不久,康熙帝去世,其第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罗卜藏丹津派使者索要西藏,雍正帝断然拒绝。准噶尔汗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趁机游说罗卜藏丹津反清,并提供支持。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罗卜藏丹津趁允禵回京述职之际发动叛乱,一度威胁西宁。
雍正帝任命小舅子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部平叛。清军在西宁大破叛军,扭转不利局面。随后在郭隆寺、布尔哈屯、桑托海等地连续击溃叛军,聚歼叛军主力。至雍正二年(1724年),清军彻底清除叛军残部,罗卜藏丹津仅带着少数随从逃亡伊犁。
战后,雍正帝在西宁设府隶属甘肃行省管辖,并派驻“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青海政务,青海由此纳入清朝直接管辖。清军的迅速平定使得准噶尔汗国未能及时援助,最终形成了对准噶尔汗国的三面合围之势。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