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51xingjy.com/19607.html

牡丹皮是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它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疟病、虚劳病、肠痈病、妇人妊娠病等多种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配伍应用、用量用法、药理作用及用药禁忌等内容。

牡丹皮的药性特点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要用于治疗疟病、虚劳病、肠痈病、妇人妊娠病等。

牡丹皮的临床应用

治疗疟病

疟母证

在鳖甲煎丸中,牡丹皮与蟅虫、蜣螂、鼠妇、桃仁、凌霄花和蜂房等配伍,具有破血化瘀、散结消癥的作用。

治疗虚劳病

虚劳腰痛证

在八味肾气丸中,牡丹皮与山萸肉配伍,可泻肝火。

治疗肠痈病

脓未成证

在大黄牡丹汤中,牡丹皮辛、苦、微寒,能凉血化瘀、消肿疗痈。

治疗妇人妊娠病

宿有癥病兼妊娠证

在桂枝茯苓丸中,牡丹皮与桃仁配伍,可破血祛瘀、消癥积。

治疗妇人杂病

崩漏证

在温经汤中,牡丹皮既能活血祛瘀,又能退虚热。

牡丹皮的配伍应用

  1. 治疗妇人月水不利或前或后、乍多乍少、腰痛腹痛、手足烦热:使用牡丹皮50克,苦参半两,贝母1.5克(去心称),捣罗为末,炼蜜和剂,捣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腹米饮下,日三服。

  2. 治通经:使用牡丹皮6-9克,仙鹤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水煎冲黄酒、红塘,经行时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

  3. 治产后血晕、血崩经水不调远年干血气:使用红花、干荷花、牡丹皮、当归、蒲黄(炒)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25克,酒煎连渣温服。

  4. 青蒿鳖甲汤(《瘟病条辨》):主治瘟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方中佐以牡丹皮辛苦性凉,泻阴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阴升。

  5.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克,生地黄24克,赤芍12克,牡丹皮9克。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

  6.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利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使用牡丹皮50克,干漆(炒)100克,苏木、蓬莪术(炮)、鬼箭各0.5克,甘草(半盐汤炙、半生)、当归、桂心、芍药、延胡索(炒)、陈皮(去白)、红花、乌药、没药(别研令细)各50克。上为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服。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1. 本品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热,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出现发热、神昏、斑疹,可与犀角、赤芍、生地黄等同用。

  2. 清肝经之热。用于治疗肝经郁热所致的胁痛、头痛、月经不调,可与栀子、赤芍、龙胆草等相配。

  3. 清虚热。冶疗虚劳发热无汗者,常与滋肾阴药配仁,可与青蒿、知母、鳖甲等同用。

  4. 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肿块、经闭不通、腹部胀痛,可与桂、桃仁、赤芍、茯苓、当归、五灵脂等配伍。

  5. 痈肿疮毒。该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如将军散(《本草汇言》);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用,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6.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该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营分、血分实热,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用;治温毒发斑,可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用,如牡丹汤(《圣济总录》);若治血热吐衄,可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栀子等药用,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

  7. 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该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8. 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该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证治准绳》)。

牡丹皮的用量用法

  1. 用量:常用量6—12克。最小量2两(6克),如温经汤。最大量3两(9克),如肾气丸。

  2. 用法:汤剂,丸剂。

按:牡丹皮苦辛性寒,入血分,苦寒能清血热,辛可行瘀血,功能凉血散瘀,具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的特点。其气清香,又善于清透阴分伏热。故凡热入营血之吐衄、斑疹,或阴分伏热之夜热早凉,以及血热瘀滞等证,则多用之。然总属治血行瘀之品,故月经过多及孕妇应慎用。清血热宜生用;散瘀须酒炒,止血则用炭。

牡丹皮与生地黄均治阴虚发热,但生地黄重在甘寒滋阴,能使阴生而热退,牡丹皮清香透达,使热退而有利于阴生,故二者常相须为用。又牡丹皮入心,通行血脉瘀滞之功,与桂枝相似。但桂枝性温,通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性寒,祛血脉中热结,一寒一热,性能不同,应用各异。

牡丹皮的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本草纲目》引《药性本草》:“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

《珍珠囊》治血中伏热,除烦热。”

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1. 据化学分析,牡丹皮含有芍药苷、丹皮酚、苯甲酸、挥发油、糖类及甾醇等。

  2. 据药理研究:

(1)本品有降压作用,与所含的丹皮酚及糖苷有关。

(2)能使子宫内膜充血,故有通经作用。

(3)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4)有止痛、退热作用。

  1. 据抗菌试验,本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甲型-溶血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2. 据现代临床,本品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女子不孕症,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过敏性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牡丹皮的用药禁忌

  1.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2. 《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3. 《日华子本草》:忌蒜。

  4. 《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5. 《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6. 《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7. 《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