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顶启示录: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创新融合
《哪吒2》登顶启示录: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创新融合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2025年春节档以强劲势头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更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与思路。本文将从《哪吒2》的成功经验出发,探讨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文化IP的创新发展带来的启示。
《哪吒之魔童闹海》宣传海报
军垦娃娃“艾兵”“艾团”布偶(资料图片)
《哪吒2》的成功关键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创新融合。影片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巧妙地融入了方言、民俗等地域文化符号,如四川方言版太乙真人、江南水墨风陈塘关场景。这种在保留传统神韵的同时注入时代潮流基因的方式,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突破的创作态度,正是当下文化产品所应具备的。它既能承载和传播传统文化,又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在兵团的实践中,2024年十四师昆玉市举办的第十三届兵团沙海老兵节系列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重走沙海老兵路”沙漠徒步挑战赛,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老兵精神。
兵团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屯垦戍边的红色基因,又有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特色。沙海老兵的故事、三五九旅的光辉历史,都是兵团红色文化的瑰宝。这些故事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节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创新与传统结合方面,兵团文化IP可以借鉴《哪吒2》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化改编,将兵团的历史和精神融入现代语境,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兵团可以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打造以沙海老兵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兵团精神。
《哪吒2》的成功还在于其高品质的制作和深入人心的故事。单帧渲染20个小时以上、平均一个镜头渲染超过200个小时、1900个特效镜头、前后耗时5年、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参与……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兵团文化IP学习。兵团应注重文化作品的内容质量,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同时,还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兵团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IP作品。如音乐剧《活界碑》、纪录片《岁月如歌》、广播剧《永不换防》等,讲述了兵团人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的故事。兵团通过影视、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兵团文化IP的传播力,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哪吒2》在IP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衍生产品涵盖卡牌、手办、图书、文创等多元品类,预计IP总商业价值或达300亿元至350亿元。兵团在打造文化IP时,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加强文化IP的多维度开发,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兵团的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适合多维度开发。例如,军垦文化、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主题可以衍生出丰富的文创产品。近年来,兵团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军垦娃娃“艾兵”“艾团”、坎土曼笔插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能让受众在欣赏文创产品的同时,感受兵团文化的独特魅力。
《哪吒2》的成功为兵团文化IP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哪吒2》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兵团文化IP的未来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与突破。在未来的发展中,兵团应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