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 vs 增程:使用成本大对比
插混 vs 增程:使用成本大对比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成为了市场的两大主流选择。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纠结于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使用成本差异。本文将从维保费用、能源费用和隐形费用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插混和增程车的使用成本区别,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策。
在展开分析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针对新车都会有里程数不一的维保费用减免或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因车企、购车时期和4S店而异。为了减少这种不可控变量,我们假设所有车辆都没有维保优惠政策,且不区分新车和老车,只按照车子本身来推算。
维保费用对比
插混车和增程车都包含ICE(内燃机)和EV(电驱)两套系统,但它们在结构上存在本质差异:插混车的ICE和EV系统是绑定的,而增程式是相互独立的。这种差异主要影响了ICE系统的维保费用。
- 插混车:内燃机介入次数高但深度不高,通常处于低负载或中等负载工况。
- 增程车:内燃机介入次数不高但深度较高,通常处于中负载或中高负载工况。
理论上,增程车的发动机负载工况更高,因此在机滤、循环油液等常换耗材上,耗材价格和更换频率可能高于插混车。但实际案例显示,无论是比亚迪唐DM还是问界M5,它们在日常维保费用上基本没有多少差别,甚至新车的维保成本更低。
从长期成本来看,插混车的系统复杂程度高于增程车。插混车在6-7年左右需要更换全车电池组冷却油,而增程车虽然也需要更换,但考虑到插混车的电池组较大,更换成本更高。此外,增程车的电机输出功率通常更大,增程器的耗损也相对更大。综合来看,插混车的长期维保成本略高于增程车。
能源费用对比
能源费用主要包括油费和电费。插混车在油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考虑商业充电桩充电时产生的电费。增程车的油费相对较高,某些调校不好的车型甚至可能达到同级油车的水平,但不需要考虑单独充电费用的问题。总体来说,能源费用方面插混车显著优于增程车。
隐形费用对比
插混车存在隐形费用,主要体现在充电问题上。插混车需要像纯电动车一样使用商业快充桩或家充,这可能导致充电位紧张、排队等待等问题。此外,安装家充可能涉及物业协调等隐形成本。而增程车不存在这些问题,可以直接靠发动机把电池充满电。
总结与建议
- 短期和中期使用成本:插混和增程基本没有差别。
- 长期使用成本:插混略高于增程,但差别在可接受范围内。
- 能源成本:插混显著优于增程。
- 隐形成本:增程有显著优势。
因此,选择插混还是增程,关键在于能源成本和隐形成本的取舍:
- 如果通勤范围内有完善的充电设施,或居住地具备安装家充条件,建议选择插混。
- 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增程车是更好的选择,尽管能源费用较高,但没有隐形成本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