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殉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史前文明到民国时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殉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史前文明到民国时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111/561413.html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葬礼中的一种陋习,指用活人陪葬。这种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文明时期,历经数千年演变,直到民国时期才彻底消失。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人殉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最终消亡的过程。

人殉制度的起源与鼎盛

人殉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文明时期。考古学家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遗址中,均发现了人殉现象。然而,人殉制度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根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贵族大墓中几乎都有殉人,多者数百,少者数十。

商周时期人殉制度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因此贵族希望在死后仍能享受仆人的伺候。
  2. 奴隶对于贵族的价值相对较低,他们的产出甚至不足以养活自己,因此奴隶主对奴隶的生命并不在意。
  3. 殉葬制度也是为了彰显地位等级,贵族阶级对不同等级的殉葬人数进行了规定。

春秋战国后的式微与汉朝后的消亡

春秋战国时期,人殉制度开始逐渐消亡。秦国率先以法令形式废除殉葬制度,其他列国也纷纷效仿。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 生产力提升使得奴隶和百姓的产出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大量剩余价值,消耗人力不再合算。
  2. 列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人口资源的重要性凸显,统治者开始重视人口。
  3.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削弱了贵族特权,奴隶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秦汉以后,陶殉逐渐取代人殉。西汉以后,人殉制度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这主要源于奴隶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辽金至清朝的人殉现象

辽金时期,人殉制度再度死灰复燃,元朝统治者更是大力鼓励民间的殉葬行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1. 游牧民族仍有奴隶制特点,对奴隶的生命并不十分在意。
  2. 元朝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对民间的殉葬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反而大为鼓励。

明朝时期,人殉现象仍然存在,但明英宗于1464年下旨废除殉葬制度。清朝入关后又在法律层面恢复了殉葬制度,直到康熙十二年才禁止八旗以奴仆殉葬。然而,清朝统治者仍大力表彰“夫死妻殉”的行为,导致民间人殉现象一直未能根除。

现代的延续

实际上,“冥婚”和“纸人”等习俗,都可以视为人殉制度的一种变相延续。直到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入和民智的开化,人殉现象才全面得到遏制,并最终消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