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八维功能理论:从《心理类型》到当代应用
荣格八维功能理论:从《心理类型》到当代应用
荣格八维功能理论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源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该理论将人的心理功能分为判断功能和知觉功能两大类,每类又细分为四种功能,形成了八维功能模型。本文将详细介绍荣格八维功能理论的背景、发展及其在当代的应用。
理论依据
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和荣格八维虽然可以互相对应,但毕竟还是两套模型,依然需要区分来看。MBTI和荣格八维属于同父异母的模型,都来自于荣格的《心理类型》。MBTI的建模者是美国的迈尔斯家族,MBTI属于管理及商业工具。而荣格八维的建模者则是荣格本人及后继的荣格心理学学者,荣格八维属于自我探索及临床分析工具。
荣格心理学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探讨意识头脑对于世界可能产生的态度,此书出版后荣格在心理学界的声名大振。
心理类型
心理功能在当代又被称为“认知功能”。总体来说有负责决策判断的“判断功能(Te、Ti、Fe、Fe)”与负责搜集信息的“知觉功能(Ni、Ne、Si、Se)”。荣格在《心理类型》中,提出了一般态度类型(内倾、外倾),四种心理机能:直觉N、感觉S、思维T、情感F。再由2x4的思路组成了八种心理功能,这就是我们当代荣格八维功能的理论来源。
John Beebe
约翰.毕比,美国荣格分析师,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心理类型与原型学专家。曾于2000-2002年间担任旧金山荣格学院院长,擅长从荣格学派的观点分析电影,精通易经和荣格心理类型。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特聘讲师。代表作《类型与原型》
——《类型与原型》是其对分析心理学的新贡献,堪称心理类型新论,尤其是已被国际公认的“毕比模型”(Beebe Model),对心理类型背后所包含的原型以及原型意象的心理分析。在约翰·毕比看来,“每一个意识的类型学位置背后,都有一个原型在参与,引领我们成为英雄、父母、儿童甚至异性。由此,能够使我们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源于申荷永推荐序)
荣格八维认知动力测试的重测信度
样本量为50人,重测信度约90%
重测信度 | 是否显著 |
---|---|
si | 0.895 |
se | 0.884 |
ni | 0.914 |
ne | 0.914 |
ti | 0.952 |
te | 0.958 |
fi | 0.952 |
fe | 0.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