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价连涨48个月!租金涨幅至4%,明年或持续暴涨
新加坡房价连涨48个月!租金涨幅至4%,明年或持续暴涨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私宅和组屋租金及房价均呈现上涨趋势。专家预测,2025年私宅租金有望上涨4%,组屋租金也将随之上涨。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降温措施,但供需失衡和经济改善等因素仍推动着房价持续攀升。
私宅市场:供应减少推动租金上涨
新加坡私宅租金在经历下跌后正缓慢回升。分析市场认为:2025年私宅租金有望在供应减少与经济改善的双重因素推动下逐步复苏,预计涨幅可达 4%。
从供应方面来看,今年新完工公寓约9000个单位,远低于去年的1万9000个单位。明年新公寓单位可能进一步减半。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央区以外(OCR)和其他中央区(RCR)的私宅租金都有所回升。
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新加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企业招聘增加,EP准证持有者人数在今年第三季度也开始大幅增加,这一部分人也推动了新加坡私宅租赁市场的租赁需求。
组屋市场:租赁需求激增推动租金上涨
组屋租金方面,明年公寓减少了,可租的少,没公寓那自然就只能去租组屋了,这时候组屋价格势必要涨上那么一涨了。最主要也是因为高通胀率使得物价上涨,许多人为了节省开支从公寓租赁市场转向组屋租赁市场,从而使组屋租赁的需求增加。
有网友表示,3年前新加坡组屋一间房的房租一个月550新,到现在是750新,下个月房东说会升到900新。而这只是客房,还不是主人房!
不能开空调,不能煮也就算了,连用个厕所也需要“排队”,这样下去真的要租不起了......
组屋价格持续攀升
根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转售组屋价格目前已经连续第18个季度上涨。在今年的转售组屋交易市场中,转售价达到百万新币的“百万组屋”越来越多!
从转售组屋房价指数来看,房价已经连涨48个月了。而组屋市场热度不减,主要也因为供不应求。今年新符合最低居住年限的组屋数量,是过去11年来最少的,让市场上的房源显得更加紧俏,竞争也因此更加激烈。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报告也指出, 经过今年第三季度的下跌后,新加坡房价应会随着利率下降而上涨,预计明年涨幅3%。“新加坡住房需求将继续受到对冲通货膨胀、稳健家庭资产负债表、更低利率以及组屋业主升级到私宅等需求的支持。”
不过分析师也提醒说,挑剔的买家、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房地产项目推出和未售出库存,可能会限制房价进一步上扬的空间。
私宅价格预测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11月21日发布的预测显示:今年私宅价格大致持平,或略为上涨。到了2025年,本地私宅涨幅范围会较宽,从下跌1%至上扬5%。
从私宅出售指数也可以看到,也是连涨了48个月,仅2024第三季度微跌0.7%。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与咨询部的执行董事张敏璋说:“由于组屋转售价迅速上涨,加上退休人士积累了大量储蓄,所以尽管面临经济挑战,私宅价格仍能继续上涨。”
橙易集团(OrangeTee Group)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在2025年私宅市场前景报告中说“明年完工私宅或取得临时入伙准证的私宅数量将减少,供应吃紧预料会推高转售价格,尤其是在市区外的私宅,需求将大于供应。”鉴于此,她预测整体私宅价格会在明年取得4%至7%的增长。
如果你有100多万新币,你是买组屋还是买公寓?你想着有那钱还不如买公寓呢,巧了,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大家都冲去买公寓了,公寓价格能不涨嘛?
政府降温政策
新加坡多年来奉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是不会放任房价房租一直蹭蹭涨滴!
今年8月,政府宣布了转售组屋降温措施,将建屋发展局贷款的贷款与估值比率顶限(Loan-To-Value limit)从80%调低至75%。简单来说,购房者能贷款的额度少了,需要准备更多的首付。这项政策短期内可能会控制一部分买家暂缓入市。
符合条件的首次购屋家庭能拿到的额外安居津贴(简称EHG)顶限从之前的8万新币调高至12万新币;首次购屋单身人士能拿到的EHG则从4万新币调高至6万新币。
而首次购买转售组屋的家庭,最高可获得23万新币的补贴;首次购买转售组屋的单身人士,最高可获得11.5万新币的补贴。
总之收入越低,补贴就越多,当局希望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组屋~
最大的降温措施应该就是,新加坡政府2023年4月27日推出的:购买住宅房地产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调高3至30个百分点。其中外国买家须支付的ABSD调整幅度最大,一律从30%调高至60%。
银行降息为市场注入活力
今年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新加坡的银行紧随其后下调房贷利率。
这一降息举措也为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购房成本降低:房贷利率的下降直接减轻了买家的月供压力,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理想中的房子。对于许多此前观望的买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入市的好时机。
自住与投资:更低的贷款成本吸引了不少自住需求者入市,同时也让投资者重新关注具有升值潜力的优质项目。
2021年,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40万,三四年的时间就涨到了600多万。但是新建的组屋、公寓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新加坡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
本篇文章不构成买房理财建议,这仅是各个专家和万事通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买房是一个大事,希望通心粉们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