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建议遵循“六先六后”原则
老年人用药,建议遵循“六先六后”原则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多病共存的特点,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老年人用药的"六先六后"原则,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家人的健康。
人上了年纪,相对于年轻时,各方面功能都有所退化。但每个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加之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老年人的用药说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于老年人用药,还是要持以审慎的态度,有先有后,科学治疗。
1. 先明确诊断,后确定治疗
人到老年,免疫功能减退或失调,一人多病的现象普遍存在。当老年人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病情参考医生建议,确定治疗方案。不可自己想当然乱用药,否则易导致药不对症或药物不良反应。
2. 先食疗,后药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因此,建议能食疗的老年人先食疗,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使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仍不见效再选择药物治疗。当然,还是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方法,但老年人也不可讳疾忌医和偏信食疗偏方。
3. 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能使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使用外用药解毒、消肿,尽量不先内服抗炎药。
4. 先用口服药,后用注射药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使用注射药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物直接通过血液流向全身,会进入心脏,直接危害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使用口服药使疾病缓解的老年人,就不必使用注射药了。
5. 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对不少慢性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而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或有“老病根”,可以先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当然,中药同样存在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中成药,其实是加有西药成分的,因此服用时同样需要审慎,应该在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6. 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新药、特药在某一方面确实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它们的应用时间较短,用药人群还相对有限,缺点和不良反应尤其是远期不良反应还没被人们认识,不知是否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实际上,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药时,也要慎重。
本文原文来自"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