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学——第六届国际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学——第六届国际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主办的“第六届国际中文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A1018报告厅举行。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刘伟乾、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刘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闻亭、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耿直、西南大学副教授韩继宁、国际汉语考教结合研究中心主任郑丽杰、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主任冉毅嵩、副主任万群,以及来自全国20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师生参加大会。以主题讲座和工作坊的形式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主题展开了为期2天的研讨。
冉毅嵩对与会嘉宾及参会人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
闻亭以《从“三教”创新谈国际中文教育的资源利用》为题,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她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创新性见解,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以及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颖而实用的思路与策略。
耿直以《线上线下汉语二课堂师生互动与多模态使用对比》为题,通过一系列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生动具体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汉语二课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详细剖析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的特点与差异,以及多模态教学资源在提升师生互动频率与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发现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为未来汉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指明了方向。
韩继宁围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为主题,阐述了AI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最新应用和未来趋势。他的演讲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还激发了与会者们对于未来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发展的无限遐想与憧憬。这些富有前瞻性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路,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更为高效、智能的方法与策略。
郑丽杰以《基于HSK“考教结合”研究视角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及其教学应用》为题,对数字技术赋能HSK课堂教学等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郑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地分析,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此后的工作坊环节,多位教师分享了数智技术、人工智能、项目式教学法等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教师反馈、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大语言模型理论及HSK课堂教学等方面内容,在交流学习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带来了新视角和实践参考。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的契机。它不仅展示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还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类似活动,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