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乳腺癌放疗的“热知识”
一文读懂乳腺癌放疗的“热知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少数男性也会患病。放疗作为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针对乳腺癌患者对放疗的疑问很多,我们来一一解答。
放疗是什么?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是利用放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分裂与复制能力,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
乳腺癌为什么还要放疗?
①癌细胞很狡猾,即使已经做了根治性手术,胸壁和包括内乳、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在内的区域淋巴结中可能还“潜伏”着散在癌细胞,这种情况下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癌细胞潜伏在这些角落,这就需要放疗用射线来杀灭手术无法切除的多中心亚临床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达到更好的抗肿瘤疗效[2-3]。
②局部晚期乳腺癌,无法手术完整切除或新辅助全身治疗效果欠佳、炎性乳腺癌等,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4]。
哪些乳腺癌患者需要放疗?
①原则上,所有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均需接受放射治疗[5]。
②改良根治术后,包括以下任一方面均需放疗:(1)原发肿瘤最长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2)淋巴结转移阳性[2-3]。
③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4]。
④局部和区域复发的患者[3]。
⑤早期乳腺癌的术中放疗[6]。
⑥术前化疗缩小不明显甚至增大的患者[4]。
⑦骨转移、脑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1]。
放疗时机
①无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术后放疗建议在术后8周内进行。由于术后早期术腔体积存在动态变化,尤其是含有术腔血清肿的患者,所以不推荐术后4周内开始放疗。
②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在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
③晚期乳腺癌:若化疗效果较差,无法手术等患者,应尽早放疗,但一般建议放疗结束后6周再次评估手术指征。
放疗时间
①指南推荐改良根治术后做常规剂量放疗,每天1次,每次2Gy,一周5次,休息2天,通常要做25次左右,大约5周时间。
②要是存在术后切缘阳性或者保乳术后瘤床需要局部额外加量5-8次,一共就需要6周左右时间。
③单次放疗时间很短,5-8分钟就能结束。
放疗的注意事项
①穿着方面:选择纯棉、宽松、宽领口无领子的衣服,不要戴胸罩。不佩戴颈部配饰,减少皮肤摩擦。
②生活方面: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烟酒,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生活规律,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放松精神。
③皮肤护理:不宜泡澡及游泳,避免使用香皂、沐浴露等洗涤剂。不要在放射野内涂抹化妆品或刺激性物品。不要用热水浸泡或湿敷放射野皮肤,用温度适宜的清水冲洗,干燥、柔软的毛巾轻轻沾干,要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冷热刺激,避免放射野皮肤暴晒,避免穿厚重衣服,减少出汗,保持通风。放疗部位适当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果皮肤瘙痒,可以用手掌轻轻拍,不要用手或其他器具抓挠,降低破皮风险。要是皮肤破皮,用干净消毒棉签擦拭,不要用卫生纸或者含有酒精的棉球。放疗结束后 2-3 周皮肤反应仍有可能加重,请继续注意做好皮肤护理,直至皮肤完全愈合。
④黏膜保护:注意口腔卫生,可根据体质适当饮用金银花、菊花茶等。放疗 2 周左右可能出现咽部不适,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⑤上肢功能保护:患侧肢体不宜输液、量血压,患侧肢体不要长时间下垂,可适量运动,避免负重、感染、受压等。根据个体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⑥每周复查血常规情况,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放疗的副作用
放疗的副反应主要有局部皮肤改变,包括皮肤颜色变深、皮肤变硬、发红、溃疡、疼痛等,以及上肢淋巴水肿、胃肠道反应、肺部放射损伤、心脏毒性等等。
有不少患者在放疗前从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了不少有关放疗副反应的情况,令人害怕,以至于在进行整个治疗期间,担心这个那个,对医生和自己都产生很大困扰。
现代放疗技术的进步,更加精准的照射、更少的照射时间,更好的限制了放疗副反应的发生,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患者的积极配合与理解。
放疗与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化疗等药物的时序选择
内分泌治疗与放疗时序配合目前没有一致意见,可以同期、放疗后开展。靶向治疗可与放疗同期进行。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未完全缓解需要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放疗和卡培他滨、T-DMI及CDK4/6抑制剂的配合时序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考虑到放疗作为局部治疗的时效性及强化药物与放疗联合可能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建议考虑放疗后序贯使用强化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
放疗小提示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胸痛和气急等其他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放疗体表划线(标识)不可擦拭、脱落,因为这是放疗准确性的主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晔雄.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2] NCCN. Guidelines of breast cancer. Version1[S], 2021.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12): 1092-1187..
[4] 汤欢, 张文学, 邢培培, 简建波.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24, 22 (03): 166-169.
[5] Darby S, McGale P, Correa C, et al.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fter breast ‐ conserving surgery on 10 ‐ year recurrence and 15 ‐ year breast cancer death: meta ‐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or 10, 801 women in 17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1, 378(9804): 1707 ‐ 1716. DOI: 10.1016/S0140 ‐ 6736(11) 61629‐2.
[6] 李嘉昊, 孔祥涵, 张莹莹, 李靖若, 周倩梅, 张亚娜.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 28 (01): 41-43.
[7]范铭, 冯梅, 袁双虎.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3, 30 (06): 3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