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优先级LP和劣后级LP的区别
私募基金优先级LP和劣后级LP的区别
私募基金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其中优先级LP和劣后级LP是其核心概念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及其在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方面的差异。
优先级LP的意思是,优先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优先获得收益分配,一般来讲可以获得比较固定的收益;劣后级LP的意思是,劣后合伙人在产品优先向优先合伙人分配收益后,获取剩余的收益或承担亏损。
私募股权基金,是有分“优先级”与“劣后级”的。优先级与劣后级的“优先”和“劣后”指的是分配收益的顺序。一般而言,优先级先取得较低的固定回报,劣后级之后才取得剩下的收益。收益越高,劣后级的收益越是成倍放大;收益为正,但不够高的时候,劣后级也会发生亏损;如果发生大幅度亏损,优先级也会同样亏损。
基金GP和LP的区别在于:GP即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承担基金管理、运营的职责,职责内容包括管理投资组合公司、寻找投资机会等;LP即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是项目的主要出资人。GP和LP的出资比例不同:一般在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中,GP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比例仅占1%左右;而LP的出资比例会达到99%及以上。GP和LP承担的责任不同:GP则对投资公司的管理负有无限连带责任,LP则以出资额为上限对投资公司和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优先劣后是指在信托理财项目中,既吸收社会公众资金也吸收机构或高风险偏好者资金,信托受益权结构设置优先和劣后分级处理的活动。优先级优先享受收益,优先享受保障,要是亏损的话,先亏劣后级的,承担的风险也比劣后低,所以优先级的收益比劣后级的低。反之,因为遭遇亏损时需要先亏劣后级的,劣后级承担的风险比优先级高,所以如果获得收益,那么劣后级获得的收益自然也比优先级高。
私募优先和劣后
优先级和劣后级一般是根据私募基金收益模式上划分的,同一个项目里,LP可以分为风险厌恶型和风险喜好型。想要统筹兼顾这块儿,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风险喜好程度来划分私募基金收益。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出资人。
优先级合伙人与劣后级合伙人是一对互补且不可分割投资主体,在一场投资中,优先级合伙人是风险厌恶型,需要保障本金以及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率,其本金的保障实质上由劣后级合伙人承担着;而劣后级合伙人正好相反,属于风险爱好型,期望利用较少的资金在项目投资中获得较大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举一个例子,总共有2000万资金,预期到期收益是15%,无风险收益率为7%,计划的优先级资金是1500万,劣后资金是500万。
优先级合伙人收益=15007%=105万
劣后级合伙人收益=200015%-105=195万
那么劣后级合伙人投资收益率=195/500=39%
劣后合伙人相当于用500万的资金撬动了2000万的资金,杠杆率=2000/500=4倍一般来说优先级风险小,劣后级风险大,当然收益与风险也是成正比的。优先级一般由机构、银行等出资,约定一定的利息率,收益率,保本收益等;劣后级一般由私募、自然人、投资公司等出资,可以自有资金,也可以支付一定的利息向优先级借入。
私募基金劣后和优先的比例
劣后资金属于一个安全垫的资金,意思是在资金遭到风险的时候,劣后资金将优先偿付风险,在获得收益的时候,他的收益将会在优先级的收益之后支付。
优先劣后资金,是指在信托理财项目中,既吸收社会公众资金也吸收机构或高风险偏好者资金,信托受益权结构设置优先资金和劣后资金分级处理的活动。
劣后受益权人本金将对优先受益人进行支持,在项目遭受损失时,劣后人的财产向优先人补偿,取得盈利时,优先人按事先约定比例适当参与分红。
劣后受益人特征:
1、在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中,名义上均由信托公司作为发起人发行信托计划,但有一部分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是由投资者中的某人(或若干人)发起的。某些投资者有较好的投资能力,但资金有限,因此借信托公司的名义发行信托计划,以募集资金、增加盈利。
2、在这一类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虽在名义上仍另行聘请投资顾问,但实际上只有该投资者才能真正决定证券买卖的方向、时间、数量、价格等。为约束该投资者的行为,在这一类信托计划中通常会保障其他普通投资者的最低收益水平。
3、并设置强制平仓线,约定投资亏损时该投资者应立即弥补的亏损等特殊条款,此时该投资者被形象地称为“劣后受益人”,其他普通投资者则被称为“优先受益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劣后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