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端亟待改善:光伏行业迎来政策与自律加码
供给端亟待改善:光伏行业迎来政策与自律加码
光伏行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各国政策的大力推动,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尤其是在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主产业链环节,供给端的过剩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策层面和行业自律机制正在不断加码,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产能过剩:光伏行业供给端面临的严峻挑战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扩张迅速。以硅料为例,预计到2024年年底,中国硅料产能将增至369.2万吨,2019至2024年间中国硅料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0.96%。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环节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这种快速的产能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但也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使得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挤压。
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内卷”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会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解决供给端的过剩问题,优化产能结构,已经成为光伏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2. 政策加码: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
面对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政策层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新规提高了对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指标要求,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行业生产行为,遏制行业无序扩张,从而优化产能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此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下调部分光伏和电池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降至9%,涉及硅片、电池和组件等光伏产品。这一政策调整旨在减少行业“内卷式”出口,避免企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从而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调控,光伏行业有望在供给端实现更加合理和有序的发展,为行业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3. 行业自律:加速产能出清与市场优化
除了政策层面的引导,光伏行业的自律机制也在不断加强,以推动产能出清和市场优化。2024年12月5日,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宜宾举行,会议落实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精神,数家企业就控产相关内容进行了商讨。这种行业内的自我约束和协商机制,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共识,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加速落后产能的出清。
行业自律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的协商合作,还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盈利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积极布局新技术领域,如HJT(异质结)、BC(背接触)电池和钙钛矿等。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望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总结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以及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加强,光伏行业有望在供给端实现更加合理和有序的发展。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将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