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三分钟热度”正名:你其实是“多重潜力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三分钟热度”正名:你其实是“多重潜力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9216621

曾被说过“三分钟热度”的请举手。

大家多少会有在不同情况下被长辈、领导说过要“专注”的经历,或许你也在一次次的“善意提醒”中动摇过:我是不是真的缺乏专注力?有很多兴趣这件事我做错了吗?

对此,一个非著名朋克乐队“Frustrated Telephone Operator(失意电话接线员)”的吉他手Emilie Wapnick——同时也是作家、艺术家、Puttylike网页创始人、电影制作人、法律学生和职业生涯教练认为:

多兴趣≠不专注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多兴趣”的反义词并不是“专注力”。有许多人在一种兴趣上也会全情投入,深入钻研,直达领域核心。只不过他们会在酣畅淋漓的攻克后,毅然奔向下一个目标。

在职业划分并不复杂的过去,市场允许个体在一个领域里慢慢深耕,但在信息迭代速度明显提升的当下,行业更需要的是创造力和热情,这是“多重潜力者”具有的特质,他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找到交叉处,将创意放大。

对此,我们也向孩迷夏令营的摇滚导师们问了相关话题:除了音乐,你还有哪些兴趣?攻克乐器的这段经历是否对你掌握其他技能有帮助?

大叫控

丸子(贝司)
除了音乐,我对音频技术这块比较感兴趣。学习乐器这段经历可能会让我在学习新东西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容易理性地底层分析逻辑,而不是一直死磕。脑子里的概念比较明确,做起来思路会更加清晰。

大波儿(鼓手)
除了音乐,我的第二爱好是健身。通过对于乐器的训练,你会发现“一件事情做得好,样样事情可以做得好”。

由于音乐练习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肌肉记忆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经过了大量训练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通过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就像我刚才说过的将理性留给学习和练习,当你接触一件新爱好或新技能时,先去分析、研究,这样会让你的效率提高。通过肌肉的训练能让你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不受伤。感性是你精神享受的过程,在通过正确的训练后,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慢慢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时间很宝贵,去珍惜去享受每一次做事情的机会。万事都是相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找到这之间相似的地方。

灰痊

高新(主唱/吉他)
我喜欢钓鱼,对于创作来讲,人有时候需要自己呆着,钓鱼是一个很清净的运动。很多与学习挂钩的事情都是联通的,它们本质上相同。

林资鼎(吉他手)
我觉得听音乐让我对于音乐的感知力越来越强,同理在做别的事情上,第一时间就是会思考这个东西怎么学习,有什么方法会让我领悟得更快。我个人很喜欢打篮球,这些思考也用在了篮球学习上。

蒋天涯(萨克斯)
我在学音乐的途中发现,不管怎么样,先把意识给练出来,自己在音乐中什么地方该干什么,什么地方不该干什么,该怎么与队友配合,都要知道自己当下做的是什么。所以后面的训练中,我就把“意识训练”排第一位,也靠这个来重新学我之前学过的其他东西。

黄思宇(键盘)
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练字、看书、玩游戏、做手工……
我觉得学习乐器能丰富人的情感,它能滋养人。

迷森图

洪涛(主唱)
我最爱收拾屋子,整理杂物,哈哈。学习一样乐器,或者说坚持一件事情,我想最后的收获是一样的,比如专注力的训练,面对逆境的心态,和突破瓶颈过后对自己的肯定!

曲鹏(吉他)
画画、艺术都是相通的。

王伟(贝司)
除了音乐,我还喜欢阅读和运动。攻克乐器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坚持,任何技能都可以掌握。它培养了我的自律性和专注力,这些在学习其他技能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运动技巧时,我能够更有耐心地反复练习,专注于每个动作的细节,从而更快地提高水平。

卓杰(键盘)
除了音乐,还喜欢看小说、电影等艺术相关的。艺术都是相通的,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喜怒哀乐,然后用乐器以及其他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张张(鼓手)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跟音乐一样是相通的,音乐教会了我需要耐下心练习,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急躁,遇到问题,只需要不断地练习,在某一时刻,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花墙FancyWall

瓷饿了(吉他/人声)
我的其他爱好是做演出海报,炒菜。对于音乐本质没什么帮助,但可以在我烦闷的时侯分散注意力。

杨雨桐(吉他)
我还喜欢电影,习得任何一项技能都会对你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有很大的提升,艺多不压身嘛。

吕尚(贝司)
我喜欢玩游戏。只要能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行动,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难的。哪有游戏、学习和人生一定顺风?一点点分解成自己熟悉和习惯的步骤一点点解决一点点尝试。万一逐渐顺利拿下并且逆风翻盘了呢?

徐大叫(人声/键盘)
平时对三国历史比较感兴趣,此外就是动漫和游戏了。对于目前所掌握的乐器不能说是攻克了,因为我所掌握的部分仅仅是它的皮毛,很多技能还是待开发的。但对于做乐队来说,可能就是要不断尝试探索新的风格,然后坚持排练、录音、创作和演出,类似于是用这些经历来写日记一样,这个过程本身就足够精彩。

贰羊(鼓手)
平时喜欢画画,做饭。主要是适当能让自己安静一会儿,我喜欢安静。

气象限定

暖暖(主唱/贝司)
我的其他兴趣是美术、运动、绿植和跟艺术相关的。学习乐器的经历会对我掌握其他兴趣有帮助,因为每个学琴的人都会经历基本功的练习,这个过程虽然枯燥,但这也是学习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基石,练好基本功会让你后面的路越走越远。

小红(吉他)
我捣鼓乐器设备。不为了挣钱,只是为了去使用不一样风格的设备,去听每一个设备之间的差异并找到最适合自己当下风格的设备。

Mor(吉他)
比较庆幸学了幕后制作,让我提升了音乐维度,会接触各式各样的音乐元素,会接受到各种制作人思维碰撞的火花,这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融入在自己的作品里。

太白

Great White Planet

李长庚(主唱)
读书和运动吧~对于一些运动来说,以前可能就是瞎练/我是那种容易着急的性格,总想靠一股蛮劲去做事。当学会嘶吼后,我开始更注意每一项技能的内核本质到底是什么?有技巧、有思考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兴趣广泛≠兴趣泛滥

在厘清了混淆的概念后,我们认为家长们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别让兴趣低效泛滥(你大概率不会想让孩子以蔡和平为榜样,一味追求乐器掌握的数量)。

诺贝尔奖兼图灵奖得主Herbert A.Simon(赫伯特·西蒙)一生就拿了9个博士学位,他之所以会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人工智能、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有所建树,是因为他在探求“人类如何进行决策”这个大问题时,不断发现还有一些其他小问题需要克服。

Herbert A.Simon | 图源网络,侵删

多重潜力者有过无数次当初学者的经历,大量累积的经验使得他们总是很快发现分散领域之间的链接,并以次为突破点,实现能力的飞跃。

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最近开放的特需门诊,都是从“空间认知能力”的角度入手,解决孩子的数学、物理、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图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者服务公众号

很多网友以为孩子玩乐队和学习是割裂的,毫无益处,但就乐理、原创歌曲创作而言,也少不了数学(逻辑)、语文(理解能力)、英语&历史(多元文化带来的灵感)等学科的加持。

2024孩迷摇滚校园音乐夏令营·结营仪式

家长该怎么做?

以上是孩迷评论区经常会收到的评价。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并非齐头并进,大部分人对成功的“定义”仍旧比较狭隘。

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不一样,为什么成功的道路就要求一致呢?但现实是在发现孩子兴趣很广泛后,许多人往往不自觉地变成扫兴的父母。

图源:知乎

知乎上一位家长的发帖就很让人唏嘘,对于孩子“不务正业”的兴趣,家长不仅表示了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努力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借助网友的力量,尽力让孩子更系统地了解地铁线路的相关知识。

人气少儿乐手“摇滚小狼”的家长魏磊也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少儿兴趣维护员”,他曾在孩迷平台分享过他对于小狼音乐学习生涯的精心规划:

包括今天这篇文章中分享的四位少年组爵士鼓选手的家长们也是,在最长高达10年鼓龄的背后,是他们投入的百分百认同、支持、精力,和数年如一日的陪伴。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在每个年龄段发展出不同的爱好,要允许孩子们“三分钟热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身上的“多重潜力”,这是帮他们认识自己的最好办法,也是为人父母持续医生的课题。

*以下选手们的完整演奏视频,可移步“孩子们的迷笛”B站账号观看。

爵士鼓

DRUM

「王紫暄」
少年组-全国八强

年龄
11岁

鼓龄
5年

所在城市
天津

孩迷档案
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参赛次数 :1 次

音乐启蒙经历
5岁半时爸妈带我去感受各种乐器,第一次看到爵士鼓就被深深吸引。爵士鼓是一种庞大而神秘的乐器,它可以演奏出美好的节奏,我也想当一个又酷又帅的乐手。

为什么选择参加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
孩迷是一个权威的、公正的平台。评委点评专业、客观,在这里我们可以展示自己,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也能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这是种很酷的音乐体验。

日常练琴频率是?
平均到每天练习,平均3小时,根据课业情况调整。

必选曲的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
必选曲:《练习曲》。
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点:我喜欢Funk风格的乐曲,即兴演奏的部分比较难。

自选曲的选择理由是?有哪些难点?
自选曲:《Not of this world 》。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曲子,每次演奏都会让我兴奋和激动,热血沸腾。这首曲子最大的难点就是有大段的Solo,不但较难,还很费体力,每次打完都很累。

从海选到决赛,整个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第一次参加孩迷的比赛就获得了华北区赛第二名,很惊喜,获得专业评委老师的点评指导,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比赛期间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小乐手,丰富了阅历,同时也享受了音乐带给我的乐趣,让我更加自信。

「徐奕晨」
少年组-全国八强

必选曲:迷笛考级九级《苹果派》
自选曲:Trix《Jungle circuit》

年龄
12岁

鼓龄
6年

所在城市
浙江杭州

孩迷档案
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参赛次数 :1 次

音乐启蒙经历
在我上幼儿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喜欢听有节奏感,律动比较强的音乐,爸爸给我买了一套玩具架子鼓,没事就会在家敲敲打打,而且我也觉得鼓手在舞台上超帅。

为什么选择参加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
我日常会在网络上刷一些音乐视频,2022年的暑假偶然间刷到了孩迷的比赛,看到了很多优秀乐手的视频,不管是好听的必选曲目、绚丽的舞台,还是专业的评委点评,都让我很向往。从此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要去参加这样的比赛。

日常练琴频率是?
平时基本上保持每天1小时的练鼓,周末1-2小时,寒暑假每天2-3小时。

必选曲的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
必选曲:《苹果派》。
自己一个人备赛的过程其实挺难的,先是买了书本学习,然后看视频学习,每一个切口的处理、情绪的变化,都要靠自己慢慢琢磨,这也是我第一次自己编排Solo,主歌部分H.H前8后16的节奏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的尝试和突破。

自选曲的选择理由是?有哪些难点?
自选曲:《Jungle circuit》。
选择这首歌的原因是我很喜欢Trix乐队。这首歌以反拍为主,Solo部分切口的准确性需要着重练习,歌曲的整体提速也是我一直需要反复练习的难点。

从海选到决赛,整个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参加长三角赛区决赛时,比完赛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第二天还要正常上学。第一次参赛就取得全国八强的好成绩,让我很开心。参加北京全国赛时,还顺带旅游了一圈。

「景羿博」
少年组-全国八强

年龄
14岁

鼓龄
10年

所在城市
香港

孩迷档案
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参赛次数 :2 次

音乐启蒙经历
4岁半参加香港音乐节获得一等奖,从此踏上架子鼓的道路。

为什么选择参加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
孩迷舞台星光璀璨,一直是音乐少年们的梦想舞台,很荣幸能和国内顶尖的选手同台竞技,也能反观自己,查漏补缺!

日常练琴频率是?
每天练鼓1个小时,有时候会怠慢,有时候会不愿意练习。

从海选到决赛,整个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从海选获得华南赛区高分获得冠军到总决赛的强手争霸!有期盼有失落。但最终化为动力!继续努力!加油!

「刘宇赫」
少年组-全国八强

年龄
11岁

鼓龄
6年

所在城市
湖北省荆州市

孩迷档案
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参赛次数 :1 次

音乐启蒙经历
小时候喜欢听摇滚乐,被爵士鼓的声音所吸引。想要成为一个会打鼓的酷酷男孩子。

为什么选择参加孩迷全国乐队乐手大赛?
孩迷无论舞台还是组织都很专业。在这里可以遇到很多优秀的乐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仅增长了见识,更丰富了阅历!

日常练琴频率是?
每天保持一个小时左右,节假日两个小时左右。

必选曲的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
必选曲:《练习曲》。
练习过程中在编辑solo的时候会感到烧脑,找不到思路。

自选曲的选择理由是?有哪些难点?
自选曲:《我讨厌我的宝贝》。
这是一首充满个性的音乐。这首曲目中,节奏变化多样,需要在快速和慢速之间灵活转化,保持稳定的节奏,需要准确地跟随乐曲的节奏变化。

从海选到决赛,整个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让我挺难忘的是在分区决赛和总决赛现场目睹了很多优秀的乐手们的演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摄 / 影 -
孙新雨、Netsuai日曜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