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他们在中亚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30岁,他们在中亚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社交媒体上, “出海”、“跨境电商”的帖子, 浏览量超过10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开始在海外寻找新的搞钱机会。其中,中亚五国成为了很多人的目的地。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23年,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袁袁:两年存下一百万,换取未来不焦虑
中亚地区经济数据
袁袁
2024年4月底,袁袁将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满两年。她通过计算,等到这个月底工资发了,加上公积金,她将迈入“百万富翁”行列。这位94年的女孩,通过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实现了她的财富目标。
袁袁大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矿业国企,主要做市场开发。虽然工作环境不错,但每月9000元的税前工资让她感到焦虑,尤其是在北京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公司改革要求入职不满三年的员工去海外项目工作两年,袁袁选择了哈萨克斯坦,因为这里相对安全,工资加上补贴每月能有3万多元。
冬天的工地,袁袁经历过最冷的冬天就是在这里
袁袁在工地食堂帮忙剥蒜
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项目地位于首都阿斯塔纳三百多公里外的茫茫大草原,冬天零下30多度,空气干燥,袁袁得了鼻炎。办公室在工地旁边,每天早上办公桌都有煤灰。项目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大门不让出,每天就是宿舍、食堂和现场办公室三点一线,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袁袁在工地,春天冰雪融化和深秋入冬时,到处都是泥巴
袁袁每天工作9小时,单休。工作内容包括项目文件的收发归档、会议翻译、签证机票等行政事宜。按照公司规定,每5个月可以回国休假1个月,但实际操作中,袁袁待了17个月才第一次回国。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节日都不放假,她已经在这边过了两个春节。
袁袁住的集装箱
在哈萨克斯坦,袁袁发现很多产品依赖进口,物资不算丰富。她和同事开玩笑说,以后在这边开个公司,把国内的小商品运过来卖。她也注意到,这边的人口密度不算大,劳动力也比较缺,国家鼓励生育,补贴多,教育和医疗免费。
袁袁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份高薪工作是不需要付出的。她选择牺牲两年的青春,以没有个人生活为代价快速攒一百多万,换来她接下来十年二十年不焦虑。存款给她带来了充足的安全感,她可以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给家人买很多东西,可以计划去做近视眼手术。
等到今年7月,这个项目干完,袁袁就决定回北京了。她之后的重心就不再是赚钱,而是找对象、结婚生子。公司要是再让她外派,她会坚决拒绝。
黄格格:工资涨了五倍,在乌兹别克斯坦过上舒适生活
电影《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讲述了主持人叶子到乌兹别克斯坦工作的故事
黄格格,94年出生,来自湖北襄阳,本科学俄语。2016年毕业后在武汉一家光电子通讯企业做采购工作,月工资3500元,房租1400元,收入无法覆盖开销。2019年,她通过家人的帮助,获得了外派乌兹别克斯坦的工作机会。
乌兹别克斯坦街景(图片来源:电影《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五年里,黄格格经历了三份工作,中途还读了个经济学研究生。目前在首都塔什干一家中国公司上班,石油行业,主要做市场推广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年薪35-40万人民币。这个工资水平比本地人高很多,本地人平均月薪折合人民币4000块左右。
乌兹别克斯坦街景(图片来源:电影《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
黄格格在这边结了婚,老公是当地人,他们读书时认识的。他比大部分当地人开明很多,黄格格不需要做家务,除了工作外,不需要承担什么家庭责任。他们已经买了一套房子,未来也打算卖掉换套更好的。她的孩子今年两岁半,每月花销7000块,未来计划让他去私立学校一直读到高中,之后申请乌兹别克斯坦国外或者中国的大学。
非要说生活上有什么不便的话,就是医疗资源非常匮乏。虽然公立医院看病免费,但大多设备非常陈旧,医生连个电脑都没有,开处方是用笔手写的。大一点的病,她一般就飞附近的土耳其,或者回国治疗。今年她在这边生了两次病,一次甲流一次新冠,医保无法覆盖,花了差不多2万人民币。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最大的集市(图片来源:电影《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挺繁荣的,很多俄罗斯的企业的总部都迁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来。这边还打算修建一条新的亚欧铁路干线,到时候货物的中转率更高,和中国的经济往来也会更频繁。法律法规对外国从业者也比较友好,只要有劳动合同,再出具一个学位证书或者职业等级技能证书,很容易就能办下来工作签证。
等俄乌战争结束后,黄格格可能会考虑俄罗斯的一些工作机会。同样的行业,那边的工资比乌兹别克斯坦高30%左右。
郑先生:墙纸生意的中亚机遇
郑先生
郑先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做墙纸生意半年多,目前属于扩展客户的阶段,还没有怎么盈利。不过他对这边挺有信心,再过两年,生意应该会更好做。
在来乌兹别克斯坦前,郑先生已经在做了十来年的墙纸生意。零几年时,墙纸在国内刚刚兴起,市场火热,那时一支墙纸可以卖到几百块。但到了2018年左右,市面上出现了艺术漆、硅藻泥、墙布等等墙面材料,墙纸行业就没落了,只能卖到20多块钱一支,内部也卷得非常厉害。他有点担心,就在想,怎样才能自救?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先生参加了一场墙纸行业展会。他了解到,中亚地区对墙纸的需求很大,再加上“一带一路”合作下,所有出口到中亚的货物在报关税时,一般商品都会退税十三个点。他很想去中亚亲眼看看,于是就和几个行业内的伙伴约好,一同飞到了中亚考察。
郑先生走访当地墙纸店
郑先生的目的地选在了乌兹别克斯坦。这里是中亚五国中人口最多的,有3500万,也是这边最安全的国家。他不会说这边的语言,就专门雇了一个翻译,陪他走访了几十家墙纸店。当时是旺季,每天进进出出买墙纸的人特别多。完全不像中国的建材市场这么冷清,大家都习惯在网上买了,线下基本上都没什么人。
郑先生发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墙纸行业还比较“落后”。客户都是到店选好付钱后,像买菜一样自己把墙纸拎回家。国内买墙纸,是客户选好了,方案做出来,后续不用管,等着上门安装铺贴就行。但在乌兹别克斯坦,他看到客户都是到店选好付钱后,像买菜一样自己把墙纸拎回家。他觉得挺震惊的,没想到这边的墙纸行业还这么“落后”。
在中亚五国里面,郑先生觉得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安全的,经常半夜十一十二点,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路上走
了解了这边的市场和行业状况后,郑先生觉得前景不错,就在6月注册了公司,在首都塔什干的中国城租下了一间仓库和办公室,8月就开始卖货了。塔什干是一个还在开发过程中的城市,他感觉和江浙沪一些发展得不错的地级市差不多。他们常驻这边的有6个人,规模不算大。郑先生现在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乌兹别克斯坦。
一开始他们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下面的十几个州每个找一位代理,后来发现这种形式不方便发展客户,于是就调整成了直营,亲自去联系每一位客户。这样虽然前期花的时间比较多,但也能拓展更多客户。来这边半年多,目前他们已经在全国积累了四五十个客户,预计在接下来的半年能够积累到几百个客户。
去乌兹别克斯坦地州的沿途
乌兹别克斯坦的制造业比较落后,物价比较高。前几年韩国人比较多。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郑先生平时没事就在中国城转转,他看到的,有五金、汽车、玩具、义乌小商品等等品类,能想象的基本都有。因为价格便宜,制造速度又很快,中国企业现在已经超过了韩国企业的数量。
郑先生在乌兹别克斯坦没有工厂,都是国内生产好了运过去。乌兹别克斯坦是双重内陆国家,只能走铁路,上海发货的话,运输加上清关,一个月才能到,一个40尺的货柜,运费五万块,成本很高。尽管如此,他们的墙纸还是比当地人从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拿货性价比高一些。
郑先生和友人聚会
郑先生认识一位乌兹别克斯坦驻北京的大使,每次他回国,他们都会约着一块吃饭,互相聊两国的情况。据他所说,接下来他们打算对中国专门出台一系列优待政策,中国人在乌兹别克斯坦创业就更方便了。
郑先生挺开心的,因为乌兹别克斯坦以前对外国人确实是会区别对待。比如他们之前去其他州,住酒店,就会比当地人贵一些。
郑先生自己做中国炒方便面
郑先生是广东人,比较注重吃。他们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中午在外面吃当地的食物,晚上就回来做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这边有几家中国人开的小超市,可以买到蚝油、老干妈、乌江榨菜。
郑先生感觉塔什干作为首都,物价并不低,一个月的房租差不多7000人民币。不过有很多中国人爱吃但是他们不吃的东西,就会特别便宜,比如动物的内脏、鸡爪,这边折合人民币才1块钱1斤。
目前为止,郑先生没怎么盈利,也没有亏本。刚刚过去的斋月(3月12日-4月9日),大家基本不买东西,市场是比较淡的。等再过10天左右,就是装修的旺季了,到时候生意应该会好一些。
郑先生不太会焦虑,他认为现在还是一个先去布局的阶段。他们在等待,相信未来市场会更好,体量会更大。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编辑:宋爽,责编:倪楚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