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全身是宝,但用对剂量才有效!桑叶、桑枝、桑葚的正确用法
桑树全身是宝,但用对剂量才有效!桑叶、桑枝、桑葚的正确用法
桑树,作为传统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其各个部位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从桑叶到桑枝,从桑葚到桑白皮,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桑树各部位的药用特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用量和注意事项。
桑叶
桑叶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外感头痛、目赤等症状。其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肾经。桑叶的采集以霜降后为最佳,临床应用特点是少量可以清肺,大量(二三两)可以疏肝。
用量:桑叶20~30g。
桑枝与桑葚
桑枝性甘凉,具有清热袪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等症。桑葚则性味甘酸微寒,主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眩晕、便秘等症。
桑枝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尤其适用于热痹,关节疼痛明显的患者。张寿甫指出,桑枝是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其枝叶根茎都可入药,能通血气、利经络,对肢节病有奇效。
用量:桑枝3050g,桑葚3050g。
桑之用经验
桑树全株皆可入药。其叶以霜降后收集者为良,桑叶得秋金下降而益肺之上源,轻清宣降,发散退热而滋肺阴。《辨证奇闻》云:“不知天令至秋而白露降,是天得寒而生水也,人身肺金之热,不用清寒之品何以益肺以生水乎。”
桑叶多用于平肝火,如桑叶配竹茹、丝瓜络可安胎去肝气上逆之恶阻,此乃王孟英之方。我们在临床又多应用于恶阻,可用桑叶30g,竹茹10g,丝瓜络20g,每著良效。
桑枝性味苦平,功能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热痹,经络郁痹,四肢挛急或身有流火之感者,可放胆用之,一般用量为50~100g,水煎服。
古有桑枝煎方、桑尖汤方,皆以桑枝为主药。桑椹甘酸微凉,为补肾明目、养血滋阴之佳品,主治烦渴、失眠、耳聋目昏、肠枯便秘、腰膝痛弱、筋骨不利,桑椹有黑、白二种,皆补肺肾之上品。
桑根白皮,性辛甘寒,功能泄肺利水,主治肺气热壅咳嗽而喘,张路玉指出:“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肺虚无火,因风而咳服之,风邪反闭固不散……”,所以桑白皮寒而收敛,张路玉所云者,医者当常须识此。
温馨提示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