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什么时候提交答辩状最好?【诉讼策略】
被告什么时候提交答辩状最好?【诉讼策略】
在民事诉讼中,被告何时提交答辩状是一个关键的诉讼策略问题。提交得太早可能会让对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应对,而提交得太晚又可能错过法定期限。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利弊分析和实务操作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这个问题。
身边涉诉的朋友经常会问到我,如果在庭审前向法院提交答辩状,自己的反击会不会直接被原告明晰并采取相应手段回应。例如说原告在起诉状中主张的诉讼请求几点中遗漏了某点的证据没有提交,作为被告的我提前提交了答辩状岂不是相当于提醒了原告让他补充证据,古时候不都是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吗?对于这个在实务层次的诉讼策略,一起来跟着北京刘律和英弘律师来了解一下吧~
一、法律法规
研究什么时候提交答辩状,首先你提交的时间肯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才行吧。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时间截止2024.1.1实施版民诉法):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这个法条有三个要点
①被告应当(也就是“必须”)在收到原告起诉状副本的15日内提交,注意这个时间是在庭前,也就是必须在庭前提交答辩状。
②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
③被告不提交答辩状没处理措施,不会引发任何后果。
单看第一要点,似乎只能在庭前交答辩状了,但其实不然。我们继续往下看,根据第二个要点+第三个要点,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并且不提交答辩状也没后果,被告可以庭前不提交答辩状就成了一个法律上的BUG。
二、利弊
利端:
庭前不提交可以庭上提交答辩状,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方很可能因为没准备相关对策而导致庭审不利的后果。比如对方的某个诉讼请求没相关证据支持,根据举证责任规则,大部分事实应当由原告举证,其举证不能会承担部分诉讼请求不被采纳。
弊端:
如果你答辩状涉及到比较尖锐、关键的问题,原告方对此没有准备,他的律师大概率会申请休庭,并在这段时间对你的答辩意见作出相应准备。相对而言,拖延案件审理时间也是一种诉讼策略,但如果作为被告的你也恰巧急需出一个判决确认权利归属,不想拖延庭审,那庭中提交答辩状可能会导致对方提出的休庭而耽误案件进度,而你并没有取到你晚提交答辩状的优势。
三、实务操作
有些人可能寄希望于按时在庭前提交答辩状给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随着让法官作出的判决更倾向于你,但这个想法在实务中并不实际:
①法官不会注意到你
法官同一时间手上的案件特别多,一些基层法院的法官一年要办理四五百个案件,你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程序上做得十分标准,法官也很难注意到你或者他在审理你案件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你做的很标准,并对你产生好感之类的。
②法官的判决很公正,自由裁量部分少
假设你恰巧因为各种程序做的都很规范并让承办法官注意到了你,他也不会因为对你有好感就把0写成1。法官能自由裁量的部分只涉及金额部分、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案时、依据公平补偿原则判案时等一些情况,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公平补偿原则是在用严丝合缝的法条及司法解释都无法判决的时候才会采取,是少数情况暂不讨论你。较为常见的涉及金额判项的自由裁量也不会因为对你有好感而多给你判决,我们还是要相信法官的职业素养的。对你有好感的作用也就是你在法庭上陈述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实时,法官可能不会打断你了。
综上,但被告一般是被动方,都会提一些管辖权异议呀之类的程序诉讼策略,想法设法拖延案件进度,故通常来讲晚提交答辩状总是好的。并且由于法官是居中审判不会主动提出休庭让原告为答辩状作准备,原告方是否提出休庭还两说呢。如果原告方没提出休庭恰巧因为没作准备而被你的答辩状搞的措手不及,庭审中胜利的天平的确会因为这一小小操作倾向你。
晚提交答辩状,它是一个被告的诉讼策略,本文的意义在于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分享诉讼策略,并不倡导大家去钻法律的漏洞。若您对于该文有所反感,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