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搞懂DRAM:电脑里的“临时工”内存是如何工作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搞懂DRAM:电脑里的“临时工”内存是如何工作的?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iNostory/article/details/145673281

说到电脑里的内存,你可能听过“DRAM”这个词。它就像电脑的“临时工”,负责快速处理处理器需要的各种数据和程序。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DRAM到底是个啥?它又是怎么干活的?

一、DRAM是什么?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一种半导体内存,专门用来给电脑处理器打下手。和硬盘、固态硬盘这些“仓库”不同,它的特点是——处理器可以直接跳到任意位置读取数据,不用像翻书一样一页页找。

举个栗子:你玩游戏时,角色模型、贴图这些数据会先从硬盘加载到DRAM里,处理器直接从DRAM调用,速度嗖嗖的。这也是为什么内存条插得越多,电脑越不容易卡顿。

二、DRAM怎么干活?

DRAM的核心结构像一张网格棋盘,每个格子里存着一个数据位(0或1)。每个格子由一个晶体管+一个电容组成:

  • 电容:存电荷,有电代表1,没电代表0。
  • 晶体管:当处理器要读数据时,它就像开关一样打开,让电荷通过。

但问题来了——电容会漏电!就像一杯水放在桌上会蒸发一样,DRAM里的电荷每隔几毫秒就得“充电续命”。这个过程叫刷新,由内存控制器自动完成。虽然麻烦,但换来的是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大量生产。

三、DRAM的家族成员

DRAM可不是只有一种,不同场景用不同的型号:

  1. SDRAM(同步DRAM):和CPU的时钟同步干活,效率更高。
  2. DDR SDRAM:最熟悉的“DDR内存”,每个时钟信号能传两次数据(上升沿和下降沿),速度翻倍。从DDR1到DDR5,每一代性能都暴涨。
  3. Rambus DRAM:早年显卡专用,速度快但贵,后来被DDR取代。
  4. 快速页面模式DRAM:擅长连续读取同一区域的数据,适合老式处理器。

大厂玩家:三星、美光、SK海力士、金士顿,你买的内存条基本都出自这几家。这里可以重点关注国内的长鑫存储。

四、内存条的“身材”进化史

DRAM要插到主板上,得靠封装技术。主流的有两种:

  • SIMM(单列直插):80-90年代的老古董,32位传输,30或72根针脚。

  • DIMM(双列直插):现代电脑标配,两边都有针脚,64位传输,168针起。还分三种:

  • 无缓冲DIMM:便宜快,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家用电脑。

  • 带寄存器的DIMM:服务器专用,稳定性高,CPU压力小。

  • 全缓冲DIMM:超大内存系统用,信号稳如老狗。

五、DRAM的优缺点

优点

  • 结构简单,一个晶体管就能存数据。
  • 成本低,比SRAM便宜得多。
  • 容量大,一根内存条轻松上16GB。
  • 数据能随时刷新,灵活好用。

缺点

  • 一断电数据全丢(掉电就失忆)。
  • 耗电量比SRAM高。
  • 制造工艺复杂,良品率低。
  • 速度比SRAM慢。

六、DRAM vs SRAM:谁更牛?

DRAM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兄弟,但性格迥异:

  • DRAM:便宜大碗,适合当“主内存”。缺点是得不停刷新。
  • SRAM:速度快(纳秒级响应),不用刷新,但贵,一般用在CPU缓存里。

举个场景:你打开浏览器,常用标签的数据存在SRAM缓存里,秒开;而整个浏览器的运行数据存在DRAM里,量大管饱。

七、DRAM的历史:从计算器到DDR5

  • 1965年:东芝在计算器里首次用上DRAM,但当时技术太菜,干不过磁芯内存。
  • 1968年:MOSFET晶体管发明,DRAM开始逆袭。
  • 1970年: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DRAM芯片1103,彻底取代磁芯内存。
  • 1992年:三星造出16Mb SDRAM,内存条进入“大容量时代”。
  • 现在:DDR5内存条普及,速度直奔6400MHz,打游戏再也不怕掉帧!

八、扩展阅读:内存的江湖

  • 闪存 vs RAM:闪存(如SSD)能永久存数据,但速度慢;RAM速度快,但一关机就清零。
  • CAMM内存:笔记本新宠,比DIMM更薄,未来可能取代传统内存条。
  • NVDIMM:自带电池的内存条,断电也不丢数据,企业级神器。

总结

DRAM就像电脑的“临时工作台”,速度快、成本低,但得定期充电。从1960年代的计算器到现在的DDR5,它一路升级打怪,成了数字时代的基石。下次你加内存条时,不妨想想——这小小的电路板里,可藏着半个世纪的技术沉淀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