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友谊农场:中国第一大农场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友谊农场:中国第一大农场的前世今生

引用
百度
1.
https://tieba.baidu.com/p/1028409861

友谊农场是中国第一大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南,三江平原大片沼泽地边缘。农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能源,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友谊农场号称中国第一大农场。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南,三江平原大片沼泽地边缘。地下蕴藏着石灰石、汉白玉、原煤等12种矿藏,储量大,品质高,开发前景广阔。

概况

友谊农场号称中国第一大农场。 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南,三江平原大片沼泽地边缘,场西南有七星河环抱,与宝清县为邻,西北有漂筏河、扁石河围绕,与集贤、富锦县接壤,锅盔山余脉零碎地坐落在西邻,成为与双鸭山市和集贤县的天然屏障,东北系大片的原始荒原、长期积水的沼泽地,遥延挠力河谷和乌苏里江畔。场区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44公里,区域内总控面积1888平方公里,全场辖区11个农业分场,7个公司,118个农牧渔业生产队,总人口104089人,从业人员46887人,其中职工22198人。友谊农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能源。境内有耕地137.8万亩,林地24.8万亩,牧地草原11.8万亩,苇塘10万亩,水面9.9万亩,可垦荒地28.1万亩,友谊地下蕴藏着石灰石、汉白玉、原煤等12种矿藏,储量大,品质高,开发前景广阔。

沿革

友谊农场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位于友谊县境内,场部设在友谊镇。友谊农场,是1954年苏联政府援助建立的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为纪念中苏之间的友谊,故命名“国营友谊农场”。1954年10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国营友谊农场的决定》,并指定场址设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地区,任命王操犁(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为场长。同年11月进行勘测设计,并选定三道岗东北8公里处作为总场场部,于12月21日举行升旗仪式,象征着友谊农场的诞生。1955年5月初开始开荒,到6月9日共开荒39.3万亩,当年播种小麦5.27万亩。总场下设5个分场(实行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1956年基本建成,到1957年已拥有耕地45.5万亩,拖拉机97台、联合收割机96台、汽车60台,职工2360人,总人口5400人。1958年10月,将集贤县的兴隆、三道岗、七星、友林4个乡和套河乡的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友谊农场,成立友谊人民公社,实行“社场合一”管理体制。1960年4月,撤销友谊公社,以友谊农场管理范围设置友谊县,实行“县场合一”管理体制。1968年6月,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友谊农场编为第三师第十八团。1973年9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撤销友谊县。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友谊农场,隶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1984年12月,仍以原友谊农场场区范围恢复友谊县,是个纯农垦企业的农场县。1992年,总场下设11个农业分场,全场总人口12.5万人。

发展

友谊农场场区地处三江平原腹部,地势平缓,土地连片,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90%以上,五分场是我国北方旱粮现代化生产试验基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8年4月,确定五分场二队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试点单位,从美国引进具有70年代先进水平的农机装备,配备20名工人,耕作3万亩土地。1978—1984年,全队人均年生产粮食207.4吨,创年产值8.77万元。全场总面积28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7.2万亩,可垦荒地35.8万亩。以农业为主,兼多种经营。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葵花籽、白瓜籽、烤烟等。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食品、糠醛、水泥、建材、造纸、机械等10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的工业体系。1992年粮豆总产量1.5亿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9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58%。总场场部友谊镇,已成为新型的综合性城镇,场部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商企业均集中于镇内,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达2.38万人。

社会经济

经济实力

友谊农场综合的经济实力较强。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2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2000万元,全口径统营利润8763万元,人均收入3804元。友谊农场机械化程度较高。目前全场拥有履带式拖拉机642台,轮式拖拉机488台,小型拖拉机2950台,大中型拖拉配套农具2596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763台,机动水稻插秧机227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1套,排灌动力机械1768台,大型喷灌机95台,联合收割机402台,机动收割机19台,机动脱粒机410台,粮食处理中心9座。特别是被誉为农业现代化窗口的五分场二队从美国引进的具有现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设备,为科学种田,农业高度机械化创出了路子。友谊农场水资源丰富。由于农场地处内陆断陷第四纪间歇性沉陷的低洼平原,具有深厚、松散、含水丰富的砂砾层,同时,松花江和七星河上游地下水含水层不断补给,加之大气降水,形成地下水位高,水量足,水质好的丰富水源,初步预计,友谊农场地下贮水约300亿立方米。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990546万立方米,修筑堤防136.9公里,共完成干支沟366条,长1811.8公里,斗农沟5811条,长7756.4公里,中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量1951万立方米,桥涵闸建筑物2695座,大小排水站15座,治涝面积达1255905亩,有效灌溉面积498540亩,机电井1928眼,形成了涝能排、旱能灌的有效配套工程。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才优势,科技人员达2489名,科技贡献率58%。

种植业结构

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大小麦种植27万亩,水稻37万亩,大豆24.5万亩,经济作物32万亩,牧草5万亩,芸豆6万亩。盛产大豆、小麦、水稻、西瓜及其它经济作物,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74.6万吨,是国家北方旱粮基地之一。绿色、有机农业成为农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2001年,全场6万亩小麦、3万亩玉米、3万亩西香瓜和1万亩花生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优质品面积占粮豆作物的80%。全场粮豆总产28.6万吨,种植业总产值4.7亿元。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忘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