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的原因及日常注意事项
食道炎的原因及日常注意事项
食道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烧心、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了解食道炎的病因和日常注意事项,有助于及时预防和治疗。
主要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胃酸中的氢离子直接刺激食管黏膜细胞,破坏细胞膜完整性,释放细胞内酶,引发炎症反应。胃蛋白酶则会分解食管黏膜中的蛋白质,加重黏膜损伤。
食管裂孔疝:部分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这种解剖结构的改变会破坏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和食管胃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食道炎。
真菌性食管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可在食管黏膜表面大量繁殖,菌丝侵入食管黏膜,破坏黏膜的组织结构,引起炎症反应。
病毒性食管炎: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引起病毒性食管炎,这些病毒通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被激活或初次感染人体后侵犯食管黏膜。病毒感染食管黏膜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病变、坏死,引发炎症。
细菌性食管炎:虽然相对少见,但某些细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结核杆菌等也可引起食管炎。这些细菌可通过口腔、咽喉部感染蔓延至食管,或者在食管黏膜局部因其他因素导致防御机制减弱时侵入。
如果出现烧心、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疑似食道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是否伴有呕吐、呕血、黑便等其他症状,以及近期的饮食、用药情况和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日常注意事项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酒精等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和饮料。减少进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速度不宜过快,要细嚼慢咽。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胃食管反流。
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避免长时间弯腰、穿紧身衣裤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通过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来缓解压力。
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引起食道炎的药物,应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式,如改变服药时间、增加饮水量等,以减少药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在治疗食道炎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如果有吞咽困难,应注意药物剂型的选择,可将片剂碾碎或选择液体剂型。
本文原文来自优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