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递送小核酸药物的技术综述
持续递送小核酸药物的技术综述
近年来,小核酸药物因特异性强、设计简便、研发周期短、靶点丰富等优点,成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小核酸药物在递送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易被降解、缺乏靶向性、难以通过细胞膜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持续递送技术,包括水凝胶、微球、纳米球和脂质纳米粒(LNP)等。本文将对这些技术进行综述。
小核酸药物的背景与挑战
小核酸药物专指靶向作用于RNA或蛋白质的一类寡核苷酸分子,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siRNA、aptamer等。虽然小核酸药物可以针对大部分小分子无法达到的靶标,但它们也面临以下挑战:
- 易被体内的核酸酶降解
- 缺乏靶向性以及存在脱靶效应
- 难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容易被内吞体和酸性溶酶体清除
水凝胶递送系统
水凝胶主要通过吸收水分溶胀成三维网络,可以将RNA直接包裹或封装于纳米载体后加载至水凝胶中。研究表明,将反义寡核苷酸与PEI结合形成纳米复合物,然后加载到PEG-DA纤维蛋白中,通过紫外照射形成水凝胶微球,可以实现长达21天的药物释放。
图 1:最近基于水凝胶的 RNA 递送的临床前研究的时间表(Zhong等, 2023)
图2 基于水凝胶的 RNA 递送的生物医学应用(Zhong等, 2023)
微球递送系统
研究表明,可生物降解的PLGA微球可以提供一种改善寡核苷酸体内递送的方法。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团队将siRNA与PEI结合后形成纳米复合物,然后包裹至PEG-PLGA形成微球,再制备成含有聚乙烯醇的凝胶,用于阴道给药,使得药物在阴道中释放时间可以长达15天以上。
图3 水凝胶(Kim等, 2012)
纳米球递送系统
纳米球是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体,具有作为纳米级治疗递送剂的巨大潜力。Tabata及其同事开发的明胶纳米球,通过GA交联明胶,可以实现siRNA的持续释放。
图7 ssPalmO结构式(Tanaka等, 2021)
脂质纳米粒(LNP)递送系统
LNP由可电离阳离子脂质、磷脂、胆固醇和PEG脂质组成,通过微流控装置实现自组装。LNP的释放机制主要依靠体内的载脂蛋白E(apoE)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研究表明,ASO的结构可能会影响LNP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处方比例进行优化。
图7 ssPalmO结构式(Tanaka等, 2021)
总结
采用持续递送小核酸药物的方法大部分都处于早期阶段,且需要解决药物的细胞传染力,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同时还需要借助一些新型材料。
本文原文来自PharnexCloud,原文标题为《持续递送小核酸药物的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