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疼痛怎么办?牢记这4点很关键!帮你缓解疼痛,不留后遗症
脚踝疼痛怎么办?牢记这4点很关键!帮你缓解疼痛,不留后遗症
脚踝疼痛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留下后遗症。本文将从症状识别、处理方法、常见误区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脚踝疼痛的应对之道。
一、患者表现
脚踝内、外侧有慢性疼痛;
走路跛行、疼痛加剧;
脚踝周围皮肤红肿、温度增高;
按压脚踝周围有疼痛感。
有时候脚踝疼痛不是外伤造成的。常见原因包括:长期运动引起的踝关节反复慢性损伤、滑膜炎、韧带和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炎,还有少数人可能由痛风性关节炎或其他免疫性关节炎所致。
二、处理方法
停止或尽可能减少引起脚踝疼痛的活动,以静养为主。
继续活动可能引起疼痛或损失加重,导致局部充血、渗出更加严重。
运动后出现脚踝疼痛,可以局部冷敷,等红肿疼痛消失后再进行热敷。
疼痛发作的短时间内冷敷可以缓解疼痛,疼痛消失后热敷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和出血吸收,消肿止痛。
疼痛发作的 72 小时内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或医用贴布。
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酮洛芬。
疼痛程度重时可以口服止痛药,如塞来昔布等。
疼痛发作的72小时内可以使用医用贴布贴在疼痛处,促进肿胀消退。
疼痛缓解后开始活动时,可用护踝等外用工具保护脚踝。
可以保护患踝,避免再次损伤,还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地。
刚开始活动时,可以先尝试疼痛脚踝部分负重,在无痛的情况逐渐增加负重量。
三、常见误区
疼痛发生后 72 小时内热敷。
急性疼痛时禁止过早热敷,特别是突发急性疼痛后 72 小时内,这会加重局部肿胀、渗出,从而加重疼痛。
忍痛继续运动。
脚踝疼痛时,继续运动(如跑步、打羽毛球等)可能让关节损伤加重。
疼痛长期不缓解,仍不愿到正规医院就医。
疼痛加剧或使用以上方法仍未见好转,应至正规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
四、风险预防
选择符合自己脚的鞋子进行运动。
扁平足的人跑步时足踝会向内倾,应选择足弓承托性能好、鞋底有拱垫、鞋跟较硬的运动鞋。
高足弓的人应选用有避震及承托性能的鞋,例如鞋底有气垫,这样能减少震荡对脚部的伤害。
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选择该项目的专业运动鞋,如果穿跑鞋打网球,会引起脚踝疼痛。
加强踝关节附近的肌肉训练,分担踝关节承重力度。
跟腱拉伸练习:坐在地板、沙发或床上,膝盖伸直,将一条长毛巾或长带子绕过脚板,双手各握住毛巾的两头。
缓慢朝自己方向拉 15 秒,直到有小腿伸长的感觉。重复拉 15~20 次为一组,每天练习 3~6 组。
小腿拉伸练习:面对墙或其他支撑物站立,双手扶着墙面,与肩同高,一侧下肢向前一步,另侧下肢在后,脚尖朝前,脚后跟蹬地,后腿伸直,缓慢弯曲前腿膝盖直到后小腿有被牵拉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至少 15~30 秒,每天重复 3~6 次。
运动应循序渐进,不能贸然进行超长距离跑步和超长时间的运动。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