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一场被拖延的战争
1940年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一场被拖延的战争
1940年,法国投降后,维希法国政府虽然继承了法国大部分的殖民地,但本土的投降却给殖民地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威胁。法属印度支那作为典型例子,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军事压力和殖民地管理的重重危机。
随着法国本土沦陷,日本开始向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卡特鲁将军提出各种要求。卡特鲁将军虽然希望抵抗日本,但由于实力悬殊,最终被迫同意封锁为中国抗战提供物资的铁路交通,并签署了《松冈亨利协定》。随后,维希政府任命时任远东海军司令让·德库克斯上将接任总督。
到9月,德库克斯面临着来自日本的更多要求,包括日本驻军、军事通行权、使用印度支那的机场,以及通过海防港撤离日本师团。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同意“自9月22日0时起实施和平推进”,并允许谈判期限延迟24小时,将实施推进的日期改为“9月23日0时以后”。
面临危机,德库克斯选择通过菲律宾向美国求助,但美国不想此时与日本展开冲突,因而没有回复。最终,在日本最后通牒到期之前,德库克斯签署了协议。根据日维协议,日本将获准驻扎6000人,并获准过境和驻军25000人。
签署协议后数小时内,日本第五师团越过边界,向谅山铁路收容站进攻。以下是双方参战部队序列:
日军:
一、第五师团 中将 中村明人
- 第九步兵旅团
- 第十一步兵联队
- 第四十一步兵联队
- 第二十一步兵旅团
- 第二十一步兵联队
- 第四十二步兵联队
- 山炮兵第5联队
- 野炮兵第5联队(欠第1大队)
- 骑兵第5联队
- 工兵第5联队
-辎重第5联队
二、第5师团指挥下部队
- 战车第14联队(欠第2中队)
-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21大队
- 独立山炮兵第10联队第2大队
- 近卫野炮兵联队第2大队
- 迫击第2大队第2中队
- 独立工兵第15联队第3中队
- 铁道第5联队主力
- 无线电信第61小队
- 无线电信第83小队
- 第2师团第2渡河材料中队
- 第23兵站自动车队主力(本部及5个中队)
- 华南防疫给水部
- 第2防疫给水部
- 第14师团第3建筑输卒队一部(1个班)
- 病马收容所
- 兵团通信队
- 兵团卫生队
- 兵团宪兵队
印度支那远征军 少将 西村琢磨
- 印度支那远征步兵集团-少将 樱田武
- 近卫第二步兵联队-大佐 小曽根邦雄
- 战车队
- 高射炮队
- 通信队
- 自动车队
- 野战病院
大日本帝国陆军航空队(IJAAF)
- 第一飞行团司令部
- 第五十九飞行战队
- 第九十飞行战队及部分地面勤务部队
- 第三飞行师团司令部
- 第十八独立飞行中队
- 第六十飞行战队及地面勤务部队
大日本帝国海军
- 第二舰队
- 第三驱逐舰队
- 轻巡洋舰 夕张
- 第十二及第二十驱逐舰队
- 海军航空队
- 飞龙号航空母舰
- 三菱A5M战斗机大队
- 爱知D1A2轰炸机大队
- 横须贺B4Y1攻击机大队
- 神川丸号水上飞机母舰
- 4架九四式川西E7K2侦察双翼浮筒飞机
- 8架九五式中岛E8N2侦察双翼浮筒飞机
维希法国军队
- 司令部(河内) 莫里斯·马丁中将
- 谅山地区
- 第二旅 梅纳拉特少将
- 五个步兵营(本土步兵):
- 第三印度支那步兵团第一营
- 第五外籍步兵团第二营
- 第九殖民地步兵团第一营
- 高凯-第三印度支那步兵团第二营一连
- 南关-殖民地步兵团两个连
- 芷马-第三印度支那步兵团第二营一排
- 禄平-第三印度支那步兵团第二营三连
- 那庄-第九殖民地步兵团部分兵力
- 总计约4000名士兵
9月24日上午,日本飞机开始飞行进行侦察和恐吓。9月25日,日军第一次向海防发动登陆作战。同时谅山前线法军被迫开始后撤。9月26日,日军在海防南部的东塔登陆,并开始向港口移动。第二次登陆使坦克上岸,并轰炸了海防城。到下午早些时候,约4500名士兵和坦克的日军已经抵达海防城外。
与此同时,9月23日,维希政府与东京政府接洽,抗议华南方面军违反协议。9月25日,裕仁天皇下令结束敌对行动,到9月26日晚,战斗已经平息。日本占领了嘉林、老街和富郎上等机场,并在海防港驻扎了900名士兵,在河内驻扎了600名士兵。
日本天皇于10月5日发表声明称对谅山地区冲突感到不幸并宣布释放法国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