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高气压环境下的隐形杀手
减压病:高气压环境下的隐形杀手
减压病是一种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后,因减压过快而引发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氮气在体内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这种疾病常见于潜水员、高空飞行员等特定职业人群,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什么是减压病?
减压病是指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气压降低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此时人体组织和血液中原来溶解的氮气,游离为气相,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减压病通常会急性发作,典型者在浮出水面后几分钟内就发生,而迟发性减压病通常在浮出水面后6小时内发生。
减压病的分类
减压病依症状可分成减压病Ⅰ型、减压病Ⅱ型、慢性型减压病三种类型。
减压病Ⅰ型
主要是因为惰性气体形成气泡后堵塞于皮下组织、关节或肌肉之间造成关节剧烈疼痛,影响行为能力,其主要症状有皮肤发痒、刺痛、红疹、关节肌肉疼痛。
减压病Ⅱ型
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发休克与死亡,其主要症状有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耳鸣、晕眩、言语障碍、视觉模糊、四肢麻木、协调困难、胸闷、胸痛、失明、休克、死亡。
慢性型减压病
指的是长期暴露于异常气压下的工作人员,因减压不当,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性伤害。其主要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退、记忆力丧失、行动迟缓、行为异常。另外,还有异压性骨坏死,是一种非外伤及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通常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仓作业人员四肢的长骨头,尤其是股骨及肱骨。
病因
减压病常见的病因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或未遵守减压规定,大量气泡在组织和血管内形成,造成栓塞和压迫等病理改变。
主要病因
减压病按病因可包括动脉气体栓塞型减压病和组织气泡形成型减压病,前者原因主要是在快速减压的过程中肺内气体膨胀,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破裂,气体进入动脉引起;后者则由于组织内惰性气体过饱和形成气泡引起。
- 飞机座舱封闭不良或上升速度过快或过高。
- 密闭飞行器座舱在高空突然猛烈泄漏。
- 潜水者通过潜水势置呼吸压缩气体在相当深度逗留较长时间后,上升距离过大且过快。
- 隧道、沉箱或加压舱人员吸人商气压的气体时间较长,脱离所处环境的速度过快。
诱发因素
减压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潜水人员出水过快、减压操作不规范、高空飞行机舱漏气等。
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暂无近几年减压病的流行病学报道。
好发人群
- 潜水作业人员、高空飞行人员、沉箱、隧道作业人员。
- 加压舱或高压氧舱内治疗的患者或工作人员。
- 沿海地区渔民反复潜水,减压不规范者。
症状
绝大多数减压病患者症状发生在减压后1~2小时内,长者达6小时,甚至36小时。减压越快,症状出现越早,病情也越重。减压病分为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急性减压病可以累及皮肤、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等多系统;减压性骨坏死一般属于慢性病变,主要病变在股骨、肱骨和胫骨。
典型症状
皮肤瘙痒、丘疹、大理石斑纹
瘙痒可发生在局部或以皮下脂肪较多处为重,主要由于气泡刺激皮下末梢神经所致。由于皮肤血管被气泡栓塞,可见缺血与静脉淤血共存而呈大理石斑纹,大量气体在皮下组织聚积时也可形成皮下气肿。
肌肉骨骼系统
约90%的病例出现肢体疼痛,轻者有劳累后酸痛,重者可呈搏动、针刺或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痛。患肢保持弯曲位,以求减轻疼痛,又称屈肢症或弯痛,疼痛部位在潜水作业者以上肢为多,沉箱作业则以下肢为多。主要由于深度较大,时间较长,且劳动强度较大之故,局部检査并无红肿和明显压痛。
神经系统
大多损害在脊髓,因该处血流灌注较差,特别是在供血较少的胸段,可发生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变可长期存在。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丰富,脑部病变较少,如脑部血管被气泡栓塞,可产生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偏瘫,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特殊感觉器官受累,可产生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性耳聋、复视、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等。
循环、呼吸系统
血循环中有大量气体栓塞时可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如脉搏增快、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淋巴管受侵可产生局部水肿。如大量气体在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栓塞时,可引起肺栓塞、肺梗死或肺水肿等。
其他
如大网膜、肠系膜及胃血管中有气泡栓塞时,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甚至肠穿孔、肠麻痹等。患者也可有发热,也有致耳气压伤的报道。患者双耳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双耳纯音气导电测听检查显示其听阈位移明显。
并发症
减压性骨坏死
常在X线摄片时发现,其发病与潜水员工龄、年龄、潜水深度、下水频度、水下劳动 强度、水下停留时间、出水减压程序和多次患过急性减压病明显有关,发病率11.5%~63. 76%。如累及骨关节面时,能引起明显疼痛和活动障碍。
脊髓损伤
挤压病损害神经系统大多损害在脊髓,因该处血流灌注较差,特别是在供血较少的胸段。可发生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
气体栓塞
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当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内液体中混有气泡,液体的流动将会受到阻碍,当气泡数量过多时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液体无法流动的现象。
就医
减压病是一种因环境压力降低过快而引起的疾病,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高压氧救治。高压氧治疗是急性减压病唯一的病因治疗方法,应紧急转送至有高压氧设备的医院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 出现皮肤瘙痒、肢体疼痛、头昏、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应及时就医。
- 出现呼吸困难、瘫痪、意识障碍等突发紧急状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就诊于高压氧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有无皮肤瘙痒、肢体疼痛、头昏、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表现?
- 有无在高压环境中停留或未按规定操作减压的病史?
- 有无外伤或其他潜水疾病,如缺氧、氮麻醉、二氧化碳中毒或氧中毒等?
- 已接受过何种治疗或处理?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皮肤,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频率、脉搏等,并对患者进行全身触诊检查来判断病情进展;通过检查患者的外耳道和耳膜,观察是否有流血和鼓膜破裂,检测听力是否有损伤。
常规检查
减压病发生时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可反应血液浓稠度的改变,血生化检查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可升高,碱性磷酸酶可降低。
影像学检查
B超可为减压性骨坏死提供正确、无创性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X线检查对减压性骨坏死的检出率高。
多普勒(Doppler)气泡检测仪
怀疑患者可能发生减压病时,可通过该检查在减压病发生之前,在心前区大血管内发现流动的氨气气泡。
磁共振(MRI)
对于X线、CT检查尚不能明确诊断减压病时,可以通过磁共振进一步检查排除,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人体解剖结构,从而明确疾病情况。
诊断标准
-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
- 减压性骨坏死诊断,除了高气压作业史外,多数还有急性减压病史,X线片见到主要发生于肱骨、股骨及胫骨关节坏死表现,要经综合分析,并排除骨岛等正常变异和其他骨病。
鉴别诊断
治疗
减压病的根治手段是消除气泡,及时加压治疗。将患者送入特制的加压舱内,升高舱内气压到一定程度,停留一定时间,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按规定逐渐减至常压然后出舱,出舱后应观察6~24小时。
治疗周期
减压病治疗一般是短期治疗。
急症治疗
及时送入加压舱中再加压治疗减压病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使90%以上的急性减压病获得治愈。加压治疗越早越好,以免时间过久招致组织严重损害,而产生持久的后遗症。患者出舱后应在舱旁观察6~24小时,如症状复发,应立即再次加压治疗。
药物治疗
严重病例,加压治疗只能有排出气泡的栓塞作用,难以解决继发的生化变化及功能障碍。药物作为辅助疗法,一般应在减压病刚发病时就给药。常用药物如下:
血液扩容剂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和生理盐水,除了使血液扩容外,尚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少血小板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凝,改善症状和体征。
乙醇
不但是有效的消泡剂,还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到气泡壁上,使血小板从气泡壁上解离下来,血小板数明显上升。因此,潜水员出水后迅速饮50度白酒75~150g治疗急性减压病,在无加压舱的边远地区更有实际意义。
小剂量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作用,在减压病的加压治疗基础上应用抗血小板药,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等可防止血栓形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缓解脑和脊髓水肿。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 常压纯氧吸入在减压病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及时给予100%浓度氧气可缓解症状,常用的吸氧方式有鼻导管吸氧、氧气面罩等,可以尽早干预减压病的治疗。
- 如果出现肌肉关节痛,再加压后可进行全身热水浴,加上适当的按摩及理疗等。
预后
减压病需及时加压治疗以消除气泡,出舱后应观察6~24小时,及时正确运用加压舱。若能及时诊断,尽早给予高压氧舱内再加压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能否治愈
减压病经过有效治疗后可以治愈,急性减压病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对减压性骨坏死也有一定疗效。
饮食
减压病的饮食原则为不宜过饱,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不要食用产气的食物,宜选用优质蛋白、营养丰富、细、碎、软、宜消化的食物。另外,要注意食品卫生,防止腹泻等胃肠疾病。
饮食调理
- 宜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食物,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减少低压病变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增加心脏的耐受力,如竹荪炖鸡、龟甲汤等。
- 宜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很好的营养神经的作用,能够改善神经的功能,促进交感神经的恢复,如鸡腿菇、蔬菜等。
- 禁食过于辛辣、燥性的食物,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本病体弱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禁食寒凉性的食物,对于体质过差的人而言,不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力,甚至可诱发其他继发性的感染性疾病。
护理
减压病其实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疾病,也不是潜水人员特有的疾病。相关的护理工作包括对减压病的认知,以及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也非常重要。
日常护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特殊注意事项
送医过程中最好让患者躺下,解开束缚,脚垫高约20~30cm,以避免因气泡堵塞血管或脑部神经系统而发生危险。不要让患病者自己开车,以免因肌肉关节突发性病痛,发生危险。保持在常压下送医,切忌坐飞机高空运送,以免因气压变化过剧使患病者无法承受造成病情恶化。
预防
潜水作业、潜水员、水下作业等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并严格遵守减压规程。同时应注意有关肺活量、耐寒力、平衡器官和体力方面的锻炼,并严格做好体格检查。
早期筛查
- 脱离高气压作业者应进行至少连续3年的健康检査,如果发现可疑病灶,应检查到确诊为止。
- 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为就业禁忌。
预防措施
- 普及医学常识,掌握减压病的规律,因为只有懂得减压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规律,才能自觉的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减压病的发生。
- 严格遵守减压规则:潜水人员应认识其作业规程标准化的重要性,重视水中上升的程序,注意水下作业时间、上升速度和安全停留等关键要求。
- 在高压环境工作的人员应该在工作前得到充分的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