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吃!揭开“网红减肥药”真面目→
别乱吃!揭开“网红减肥药”真面目→
“网红”带货减肥“神药”竟是毒药!
7万粒减肥产品被扣32人被查
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销售的“减肥神药”竟含有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布噻嗪”,有消费者网购该“神药”食用后出现呕吐、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
近日,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成功打掉一个通过直播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的犯罪团伙,关停直播间15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查扣问题减肥产品7万余粒。
据介绍,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某平台多名主播销售“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等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消费者网购食用后出现口干、呕吐、小便增多、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随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的指导下,对相关带货主播展开调查,并将产品送检。
经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减肥神药”均含有“布噻嗪”成分。作为一种噻嗪类利尿药物,“布噻嗪”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但不当服用会造成大量脱水,长期服用更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如电解质紊乱、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胰岛素分泌等不良反应,这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利尿剂短期内大量脱水的特性,制造“快速减肥”的假象。
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中不允许添加药品,但国家公布的食品违法添加物质名录中并没有“布噻嗪”,也就是说,对这种新型添加物,不能仅靠对药物成分副作用的推理,还需要客观专业的论证,认定其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才能追究嫌疑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责任。对此,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组织相关专家对“布噻嗪”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行论证。最终,将“布噻嗪”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相关“网红”主播的行为亦涉嫌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案件移交至海淀警方,并成立联合专案组展开侦查。
经侦查发现,这是一个以“网红”主播为销售核心,通过直播平台夸大宣传,与上游非法生产厂家勾结,面向全国广泛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以谋取巨额非法利润的犯罪组织。该组织以王某某为首,与三四个老乡经营着一家无实体店的空壳食品公司,由他们提供原料找工厂代加工生产低成本减肥食品,再借助“网红”主播的流量进行销售。这种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吸引了十几个直播间的“网红”主播参与其中,他们有的低价批发销售,有的则为王某某的公司代销。这十几个直播间的粉丝量总计超过1500万,影响力巨大。
2024年11月,专案组在江苏、广州、安徽、湖北、山东、天津等8省11市同步收网,警方对包括多名百万级粉丝“网红”主播在内的32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关停直播间15个,查扣问题减肥产品7万余粒。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7天瘦10斤?
直播间疯狂带货“小粉豆”
多名主播已被抓
一颗看似普通的“小粉豆”,减肥者吃两天就能掉秤三四斤,7天瘦10斤?这样一款减肥食品被“网红”主播疯狂带货,其立竿见影的瘦身效果让不少爱美人士卡点抢购。然而,消费者想不到的是,他们塞进嘴里的一颗颗瘦身“灵丹”,竟含有毒有害物质。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披露了典型案例,揭露“小粉豆”的真面目。
捆绑销售的“小粉豆”
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我数十个数就上架,10、9、8、7……”晚上10点,拥有500万粉丝的女主播徐某某在直播间里倒计时,一边招呼粉丝们拼手速抢购一款瘦身食品套餐。
有“蓝帽子”认证的减肥保健品,再搭配几颗散装的“小粉豆”捆绑销售,69.99元,买两单直接送两单……直播间里,徐某某卖力地带货,并催促“老粉”赶紧回购,宣称一旦断货不知要等多久。套餐仅上架十几分钟便售罄下架,评论区的留言多是在夸赞使用效果:“吃了两天掉了4斤多,效果特别好”“这个真好用,这几天减了8斤”……
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有这样的减肥效果?蹲守在直播间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治安支队环食药旅中队中队长崔晨很是疑惑。此前,市场监管部门向北京环食药旅警方转递来一条线索:一名消费者举报在徐某某的直播间里购买了这款减肥食品,食用后产生呕吐、肠胃痉挛、小便增多等不良反应。徐某某销售的减肥食品中是否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正是崔晨要调查的目标。
崔晨发现,徐某某销售的“蓝帽”认证保健品确实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但捆绑销售的“小粉豆”疑点重重。在徐某某拍摄的视频中,成千上万颗仅经过简单塑封的粉色心形片剂散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上面没有厂家名称、没有生产地址、没有成分说明,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而且,徐某某在直播中销售减肥套餐的时间都不长,销售之后便迅速下架产品链接。
效果神奇、“三无”产品、迅速下架……这些蹊跷足以让“食药警察”起疑,崔晨决定对线索展开深入调查。
非法添加苄氟噻嗪
利用脱水来减重
“减肥食品能达到不同寻常的效果,通常是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食药支队四中队中队长秦向铭告诉记者,在以往破获的减肥食品非法添加的案件中,最常见的非法添加药物有两类:一是西布曲明,这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有助于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效果;还有一类是酚酞、酚汀等有腹泻作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比如西布曲明会增加严重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因此,我国已明令禁止西布曲明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酚酞长期使用可损害肠神经系统,它还在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之中。
让“食药警察”感到棘手的是,涉案的“小粉豆”经过检测,并不含有西布曲明、酚酞、酚汀等“熟面孔”。
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某种明确的物质很容易,但如果没有目标地检测,那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食用减肥套餐后出现呕吐、肠胃不适、小便增多等反应。
“老上厕所”“小便频繁”……办案民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关键信息。“从消费者的不良反应来看,这种减肥食品并不同于西布曲明和酚酞的作用,倒像是利用脱水来达到减重的效果。”秦向铭说。
随后,警方与市场监管部门邀请的专家一起“会诊”,专家帮助警方圈定了一些利尿剂药物以便进一步筛查。根据这一方向逐一靶向检测,警方很快确定徐某某出售的“小粉豆”中含有一种处方药物成分——苄氟噻嗪。
秦向铭介绍,苄氟噻嗪是一种治疗水肿性疾病和高血压的药物,虽然在普通药店就能买到,但作为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明确诊断对症,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才行。该药物的利尿作用会导致小便增多,消费者食用了添加苄氟噻嗪的食品后,会排出大量水分,确实能掉秤,但如此瘦身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影响代谢。
现场查扣“小粉豆”50万粒
一粒成本仅5毛
据了解,这是北京警方第一次在食品中发现添加苄氟噻嗪。
秦向铭告诉记者,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中不允许添加药品。徐某某销售添加了药物的减肥食品,已经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但是,国家公布的食品违法添加物质名录中并没有苄氟噻嗪。也就是说,对这种新型添加物,不能仅靠对药物成分副作用的推理,还需要客观专业的论证,认定其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才能追究嫌疑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责任。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问题,警方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组织权威专家对苄氟噻嗪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行论证。结论显示,苄氟噻嗪属于药品,存在有毒有害风险。
有了这个结论,北京警方迅速出动,在外省将徐某某及其团伙成员抓获,现场查扣“小粉豆”50万粒,刑事拘留10人。成本仅5毛钱一粒的“小粉豆”,为犯罪嫌疑人带来了巨大利润。
“如果单纯出售三无‘小粉豆’,消费者也不敢购买,所以徐某某等人将其与合法正规的瘦身类保健食品进行捆绑销售,让消费者配合食用。”崔晨分析,有正规产品做掩护,会让消费者放下戒心,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消费者也会怀疑是自身体质问题。
当消费者因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提出疑问时,嫌疑人会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敷衍应付。“这都是正常代谢反应,过几天反应就减退了。”“上厕所没关系,多喝点水就行了。”“正常吃,再坚持几天。”如果顾客自称反应特别严重,或者态度不依不饶,客服会全额退款了事。
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发现,嫌疑人直播间每天都有三四十件针对减肥套餐不良反应的投诉,但绝大多数都被他们用话术搪塞过去。
减肥没有捷径
用减肥食品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
消费者在选购减肥类食品、保健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切勿购买“三无”产品。爱美人士也不要听信网红主播吹嘘的所谓“秘方”产品,减肥没有捷径。如果效果立竿见影,反而要提高警惕。如果食用减肥食品后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用,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西布曲明、酚酞、那非类非法添加物质,目前有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检测,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试剂盒对自己购买的保健食品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