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壁画中的唐朝】李寿墓壁画仪卫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壁画中的唐朝】李寿墓壁画仪卫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3/09/33885274_1130341959.shtml

唐代墓葬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中李寿墓的壁画仪卫图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历史信息而著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幅珍贵的壁画,以及它所反映的唐代仪卫制度。

壁画,指绘制在墙壁上的图画,有岩石壁画、建筑壁画、墓葬壁画等。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唐代墓葬壁画达到又一个高峰,在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也就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

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19位皇帝及数千位皇亲贵戚、高官要臣埋葬在这里。目前,发现有壁画的墓葬已有100多座,是中国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发现数量也最多的地区,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贺若阙墓,最晚的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僖宗靖陵。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李寿(577年-630年),字神通,高祖李渊从弟,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后来改封淮安郡王(从一品),贞观四年死,赠司空(正一品),谥号靖,次年以“特加常等”的礼仪葬于永康陵(太祖李虎陵)附近(今三原县陵前乡焦村)。1973年由陕西省文管会袁仲一先生主持对其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李寿墓全长44.4米,由墓道、五天井、四过洞、甬道、二小龛、墓室组成。出土文物三百三十余件,其中龟形墓志、线刻石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为罕见精品。壁画亦十分精美,遍布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墓室。自南至北分别为出行、狩猎、仪卫、列戟、建筑、农耕、歌舞、男女侍从等,东西两侧呈对称排列。揭取下来的二十三幅,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仪卫图

高108厘米,宽93厘米
1973年陕西省三原县李寿墓甬道东壁揭取

李寿墓甬道长5米,在甬道前部东西壁上方各绘一个身披彩带、手捧莲花、面向墓室的飞天,下方各绘一组面向墓室的仪卫。图中三人,前面一位头戴一梁进贤冠,身穿曲领宽袖红袍,左手按剑,右手前指。后面紧随的二人,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双手持弛弓,亦作行走状。

据研究,唐代多天井大型墓葬象征着主人生前居住的重重宫殿或院落,《新唐书·仪卫志》记载,唐代皇帝的仪仗分两种,一种用于外出的卤簿,名“驾”,一种用于居所或朝廷的仪卫,名“衙”。与此相应,高官显贵外出也都有一定规模的仪仗,在其居所或衙署也都设有与其身份地位相应的仪卫。李寿墓骑马出行图、步行仪仗图表现的应当是外出的仪仗,而仪卫图表现的应该是居所仪卫。

参考文献:
冀东山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三秦出版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