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小儿捏脊疗法的原理、功效与注意事项
家长必读:小儿捏脊疗法的原理、功效与注意事项
捏脊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双手拇指和食指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进行捏拿捻动,可以刺激人体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调整内脏功能。这种疗法对多种儿童常见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夜啼、遗尿等。本文将详细介绍捏脊疗法的原理、功效和具体操作方法。
为什么捏脊能够治病?
简单地说,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人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足太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达到振奋阳气、抵御外邪、调整脏腑的作用。
捏脊能治什么病?
脾胃疾病
小兒食慾不振、厭食、積滯、疳積、脾胃虛弱型腹瀉、便祕。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飢飽,如果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膩的食物、高蛋白食物,會因爲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積滯、厭食,疳積;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會遷延轉變爲脾胃虛弱。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另外,現在患功能性便祕的孩子越來越多,同時伴有性情急躁、無緣無故哭鬧不止、厭食、鼻翼發青,雙眼周圍皮膚髮黑等,通過捏脊治療,能夠健脾、平肝,緩解便祕。
肺系疾病:反复呼吸系统感染(反复感冒、咳嗽)
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
中医有句古语: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胺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遗尿、多汗
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止遗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的介质
在医院捏脊时,医生会使用捏脊的介质,即在捏脊时用于捏脊部位的物质,有粉剂、油剂、膏剂等。捏脊时使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介质渗透到皮肤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常用的介质一般是粉剂,譬如滑石粉或爽身粉,还有的医院有自制的捏脊粉等。
捏脊要注意什么?
时段
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
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年龄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饮食
治疗期间要禁食油腻食物,不要过多食用生冷食物。
禁忌
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