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之:颜真卿的笔法、结体与影响
唐楷之:颜真卿的笔法、结体与影响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笔法、结体与影响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色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种树拥书联
唐代颜真卿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从宋代确立其与王羲之主流的宫廷书法风格并立以来。欧阳修推崇颜书厚重方正的楷书,为之命名为“颜体”。苏东坡论:“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乎!”盛赞“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以下从笔法、结体与影响(褒贬或融合)略论之。
世说新语·文学二则
鲁公言:“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这个“旨”的含义和形象很丰富:“字外之奇,凡庸不能辨,言所不能尽。”就此请益张长史,答:“妙在执笔,令其圆转,勿使拘挛……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变法适怀,纵合掣夺,咸有规矩。”又:“(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以“锥画沙”修炼纯净、遒美的书境,诸如笔墨涂抹狼藉、郁勃苍浑的《祭侄文稿》也掩盖不了这一统摄全篇的笔调,随着血脉偾张、心绪郁驰而“变法适怀”,独骋无尽意旨。要读懂《祭侄文稿》,首先就要明白其笔法从何而来,知其恪守之“度”所深藏的悲愤郁结,非徒表象杂乱、流于形式的“泪痕说”。此又是内行与局外人所绝不同处。
丘壑盈虚
沙孟海先生在《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中有一重要观点:“唐人讲究‘字样学’,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专研古文字学与书法,看颜真卿晚年书势,很明显出自汉隶,在北齐碑、隋碑中间一直有这一体系,如《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若碑》《曹植碑》,皆与颜字有密切关系。颜真卿书法是综合五百年来雄浑刚健一派之大成,所以独步一时,绝不是空中掉下来的。”朱关田先生编著《颜真卿》亦持此学术观点。
术解
宋代米芾评颜楷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反而推崇其行书“篆籀气”。又蔡襄毕生崇“王”,但也慕效颜楷题跋于《自书告身帖》后,同时致力于将“王”与“颜”书风创造性地转换,成为书史中一个大家。这些史实给以偏概全讥评颜书者提供了一个活泼泼的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