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度近视的危害与防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度近视的危害与防控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84768

高度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眼部疾病,甚至导致失明。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口患有近视,其中10%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在中国,青少年和儿童的近视问题尤为严峻,6至18岁学生群体中超过半数已近视,且因高度近视致盲的人数逐年攀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高度近视的危害、易感人群以及预防和并发症防范措施。

高度近视的危害

高度近视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在成年后度数趋于稳定,而病理性高度近视则会持续进展,导致眼轴过度延长和屈光度数不断增长,可能引起眼底黄斑部结构损伤,增加致盲性眼病的发病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更容易患上以下眼病:

  • 白内障
  • 青光眼
  • 近视性黄斑变性
  • 视网膜脱离
  • 近视性视神经病变

其中,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主要病因。

高度近视的易感人群

高度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性。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高度近视,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风险将增加2.99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风险将增加10.74倍。

环境因素

影响高度近视进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近距离用眼负荷
  • 户外活动时长
  • 书写姿势
  • 受教育程度
  • 饮食营养
  • 家庭学校光环境
  • 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 睡眠时长

此外,提前入学的儿童高度近视风险将增加1.4倍。

如何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高度近视

一般来说,近视在18周岁后基本趋于稳定。如果在18周岁前已发展为高度近视,且在18周岁后度数不再明显增长,可以判断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如果18周岁后近视度数仍然每年都在增长,对应的眼轴不断延长,则可判断为病理性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预防措施

高度近视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近视前期

重点关注具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可尽早开展基因筛查,评估高度近视风险。建议儿童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严格控制近距离工作总量,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改善用眼环境。

低中度近视期

重点控制近视度数进展速度,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状态,及时了解近视进展情况。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

高度近视期

重点降低不可逆性视觉损害,降低眼底病变发生率。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注意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严密监测眼轴或屈光度增加对眼底及视功能的影响,及时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或减少眼部碰撞,减少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遇到眼前有黑影、出现闪光感或视力下降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脱离等问题。对于眼底病变明显呈现出进展性,尤其存在明显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治疗等处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