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操作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操作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外科及其儿科常见的诊疗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或其他感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治疗假性脑瘤和正常压力脑积水等症状。
1. 体位准备
患者需采取去枕侧卧位,头部向前尽量俯屈,下肢向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这种体位有助于医生准确找到穿刺点,同时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若患者意识不清,应有助手协助维持体位。
2. 消毒与麻醉
在穿刺前,医生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戴上无菌橡皮手套,使用碘酊和酒精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并铺盖消毒巾。消毒后,医生会使用普鲁卡因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 穿刺点选取与进针
穿刺点通常选取在L3-L4或L4-L5椎间隙,即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背正中线的交点为第四腰椎棘突处。在麻醉生效后,医生会以左手拇指尖紧按住此棘突间隙的一端以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由原穿刺点垂直脊背面,并稍向头位倾斜的方向刺入。
4. 测压与放液
穿刺成功后,医生会接上测压管,让患者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并稍微伸直头部和双下肢。先测初压,若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适量的脑脊液以供检查;若压力过高,则不可放液,以防发生脑疝。
5. 术后处理
操作结束后,医生会拔出穿刺针,并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处,用胶布固定。随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预防腰穿后头痛。
腰椎穿刺术是一项严谨的医疗操作,其成功与患者的配合和医生的操作技巧密切相关,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腰椎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特别是在术后即刻至24小时内,平卧为主,枕头不宜过高。平卧有助于穿刺点愈合,减少腰椎穿刺点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防止脑脊液外漏过多导致的低颅压性头痛。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包括翻身、坐起或下床走动,以免加重腰部负担或引起穿刺部位出血。
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康复。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或影响伤口愈合。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和脑脊液的正常生成。
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脑脊液流失过多所致。此时,患者应继续卧床休息,并遵医嘱适量饮水或静脉补液以增加脑脊液量,一般数日内可缓解。若头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本文原文来自“优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