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跑山鸡 “跑”出致富“好钱景”
壤塘县跑山鸡 “跑”出致富“好钱景”
7月21日,在壤巴拉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王德海提着装有玉米粒的口袋走进鸡舍。山坡上、树林里,一只只跑山鸡争先恐后地跑向半山腰的鸡舍觅食。看着蜂拥而至的山鸡,王德海一边将玉米粒和水分别倒进饲料桶内,一边仔细检查每一只鸡的健康状态。
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
对壤塘县蒲西乡伊里村而言,这里的每一只鸡都是宝。伊里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面对“山上草场小,山下土地少”的困境,2020年,该村立足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养殖产业做文章。在省里对口帮扶单位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村里的山坡上建起了占地约13亩的生态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村里不仅每年能获得每亩45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学习实用技能,激发了农牧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成为了壤塘县伊里村振兴的好途径。
“以前是需要我们自己送技术上门,现在许多群众来基地问我们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王德海说道。王德海、韩绍忠不仅是该基地的管理人员,他们还负责着村里的养鸡技术指导工作。去年,该村在建立基地的同时为有意向养鸡的60户群众发放每户20只鸡,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到养殖业中。
“听说我家小饭店的鸡都是自家养的跑山鸡,生意越做越好了。”玛娜一家在317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小饭店,村里发放的跑山鸡成为了小饭店的招牌菜,吸引着过往游客来品尝,仅去年小饭店就增收1万余元。
如今,1600只跑山鸡成为村里的“新产业”,带“活”了该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把饲料和水备好就可以了,又不耽搁做其他事儿,特别好养。”村里发放的20只跑山鸡成为了宋地丝甲增收的好渠道,2元一个的鸡蛋及100余元一只的跑山鸡让他去年增收了2000余元。
近年来,壤塘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遵循“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围绕“粮、油、菜、药、畜”等产业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生态农牧业,推动壤巴拉高原双低油菜产业园、生态蔬菜产业园、牦牛产业园、林下经济产业园和传统特色农作物产业园建设,构建“5+N”生态产业体系,推动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