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79年,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主要构成部分。现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四川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是《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先后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器械植入)介入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生物器械培训基地、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国家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国家心力衰竭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生活方式中心、晕厥中心、肺栓塞团队救治诊疗中心及国家卫健委心源性脑卒中防治基地。
发展历程
- 1979年: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
- 1980年:《心血管病进展》创刊
- 1989年:成都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挂牌
- 1997年:首批成都市重点学科
- 2007年: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
- 2013年:成都市心血管疾病控制中心
- 2020年: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 2021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 2022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进入全国百强64位
业内影响力
- 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 国家房颤中心示范基地
- 国家心衰中心
- 国家心血管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单位
- 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 心源性脑卒中防治基地
- 心脏危急重症诊疗中心
- 心脏随访中心
- 生活方式中心
- 晕厥中心
- 疑难高血压诊疗中心
- 心脏起搏远程程控中心
- 急性肺栓塞团队救治中心
- 冠脉腔内影像中心
- 疑难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入围百强榜全国64名“
2018-2022年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进入百强,排名86位
2022年度“成都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集体”
科研实力
建成复合型平台37个,在科研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单百强榜单。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立项2项,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指南共识8次;累计发表SCI论文110篇、累计因子575.15分;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基地,承担药物GCP项目9项、器械GCP项目9项,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
技术实力
心血管内科设3个普通病区,开放床位200张;CCU病区配备ECMO等高端设备,床位16张,可满足各种心脏危重症救治所需。心脏介入中心配置DSA、三维标测仪等高端设备。科室常规开展各种复杂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科室具有全面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丰富的诊疗经验,专科年门急诊服务150000人次以上、救治患者13000余人次。
胸痛救治
全面构建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都模式”,将成都市心肌梗死再灌注率提高至85%,院内死亡率降至4.8%以下,救治水平国内领先。开展IVUS指导优化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旋磨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Hybird介入技术、ECMO/IABP支持下危重冠脉(CHIP)手术。
心律失常治疗
研发持续房颤精准、个体化消融术,慢性房颤个体化消融技术,三维标测下疑难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全国首批开展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省内首例ECMO支持下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消融;建立省内首个绿色导管室;四川省第一例阵发性房颤脉冲场房颤消融术。
远程随访
全国率先开展基于5G技术的CIED远程随访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制定出规范化随访流程;建立国内首个CIED-5G云随访体系,打破规范随访时间、空间限制,获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效竞赛全国铜奖(四川金奖)。
瓣膜疾病
开展TAVR,二尖瓣钳夹;全国首批采用的抗栓塞脑保护装置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
心脏起搏
全国首批开展新型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多腔起搏技术(CRT及CRT-D)、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植入术(ICD);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
心脏康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是四川省第一家“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是全国心脏康复联盟四川联盟的主委单位。心脏康复中心占地400平方米,引进了包括运动心肺仪(直立式踏车、斜卧式踏车、上肢功率计)、平板运动测试仪、6分钟步行试验、康复运动系统、动脉硬化监测仪、心输出量测量仪、心电事件记录仪、体外反搏仪等全方位运动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