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的历史演变:从商周到明清的凤纹艺术
凤凰的历史演变:从商周到明清的凤纹艺术
近期古偶剧《与凤行》大火,女主的凤凰真身让观众印象深刻。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作为百鸟之王,其形象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了解华夏凤历史,一起探索凤凰的无限魅力。
凤凰是中国神话中的百鸟之王,由古代鸟图腾崇拜演变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与龙并称为吉祥瑞兽,象征着和谐与美好。从商周到明清,凤凰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格。
商周时期:神秘庄重的神鸟
商周时期,人们对凤的原始图腾崇拜逐渐转换成了对中央集权统治的敬畏。神鸟“凤”有了特殊的政治含义,成为“天下太平”的祥瑞象征。
商凤纹牺觥 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凤纹牺觥上的凤纹 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这一时期,凤纹主要表现为“夔(kuí)凤”——一足、瞠目、侧身直立,整体画风比较抽象、质朴。
春秋战国:优美清秀的凤鸟
春秋战国时期,“凤”的形象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出现在漆器、织物和镜子上。灵活、流畅、奔放的风格取代了商周时期布局静止、方正的形态。
战国玉螭凤云纹璧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这一时期的凤鸟形象与商周时期的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从神秘粗拙变得优美清秀。主要特点是修颈长腿、羽冠华美、尾部下垂,呈现出轻盈活泼的体态,散发着自信与骄傲。
战国漆木虎座鸟架鼓 图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战国时期,楚人崇凤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漆器、楚绣、帛画成为凤的新载体。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谓之凤翥(zhù)。北方尊龙,谓之龙腾,这就是所谓的“凤翥龙腾”。
夔凤纹 图源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
西周凤鸟纹爵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秦汉时期:秀丽生动的凤形象
秦汉时期的凤形象体态上更加轻盈娟秀,且多有起舞飞鸣的动态感,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这种新风的开创,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凤显得秀丽生动。
汉代凤纹 图源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
凤的形象在汉朝基本定型,接近于如今人们眼中的凤凰的样子,也就是《韩诗外传》中所描述的“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
汉玉螭凤纹韘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隋唐时期:华丽繁盛的凤纹
隋代的凤形象既有前朝的飘逸清瘦,又逐渐显现出当代统一大业的蓬勃气势。这一时期的凤自然也体现出轻歌漫舞、欣欣向荣、生机活泼的时代气质。
开凿于隋代 莫高窟第401窟龛顶 图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凤纹常与花草纹相结合,体态丰满而舒展,翩翩起舞,怡然自得,高贵而绚烂,繁盛且华丽。
唐嵌松石立凤金头饰 图源央视新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唐双凤铜镜 图源南京博物院官网
宋元时期:细腻典雅的凤纹
宋凤在线条上更加流畅优雅,使用的规则几何纹样更少,整体风格更加细腻典雅、清新柔美,与整个宋朝的以“雅”著称的审美风格一致。
宋末元初剔红凤穿牡丹纹椭圆盒 图源澎湃新闻/浙江省博物馆
元朝的凤形象大体可分为祥和型和狞厉型两种,祥和型凤纹常处于卷草、花卉之间,姿态高雅,神态怡然;狞厉型凤纹多取材于鹰枭类猛禽,目凝而恶,喙巨而钩,给人一种凶猛狠杀之威。
元双凤麒麟纹石雕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明清时期:繁复华美的凤纹
明清时期的凤延续了宋元风格,追求纤细工整的风格更为强烈,显得繁复华美。“龙凤呈祥”的意象被大规模使用,简直成为了清朝纹样里的黄金CP,活跃在各类陶瓷、织物当中。
明 孝端皇后凤冠 图源央视新闻/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青花缠枝双凤穿花大盘 图源南京博物院官网
清光绪款粉彩四凤花卉大碗 图源沈阳故宫博物院客户端
明清时期凤纹还带有拟人化的色彩,特别眼部处理,凤目如人眼,凤喙小口,身披羽条和绶带等装饰物。在明代常见的装饰图案中,焰尾者为凤,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尾羽缀翎眼的凤纹。
参考资料:
- 《山海经》
- 《宋书·符瑞志》
- 《韩诗外传》
- 央视新闻
- 澎湃新闻
- 浙江省博物馆
- 南京博物院
- 故宫博物院
- 上海博物馆
- 沈阳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
-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 敦煌研究院
- 湖北省博物馆
本文原文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