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认字?从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的好方法
如何教孩子认字?从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的好方法
孩子在学龄前,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早点学会认字,常会大量采购一堆识字卡、练习本,给孩子在家好好临摹,但其实这些充满文字的书籍,对于他们就像文字天书一样抽象。已经超越小小孩能理解的范围,但认读一定要等到孩子上学之后吗?想要给孩子提早学习,又怕给他们过多负担,该如何引导才恰当呢?
作伴小编今天要来与你们说说引导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认字的好方法,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识字敏感期」来引導孩子学会认字,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参考和指引。
在1970年,克蕾学者提出了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cy)的想法,里面提到孩子在幼儿时期,阅读和书写已悄然发生,透过生活中经验,和环境里的符号和文字进行互动。虽然孩子还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却会藉由观察和模仿,试图将想法融入文字中。
👶0~3岁
此阶段的孩子,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的识别、理解速度非常快,所以父母们可充分利用此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语汇上,先学会「听、说」,才有「读、写」能力。
1. 丰富语汇量
父母可多与宝宝进行互动式对话,观察环境中的物品,让孩子理解物品和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透过声音加强物品的记忆。
例如:看到苹果就说”苹、果”🍎、看到汽车就说”车、子”🚕。
记得与孩子有目光交流,持续输入词汇量👀。语速记得要慢,并鼓励孩子在口语上表达。
2. 观看图卡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于图形记忆更敏感,主要透过图像来理解环境,父母们可陪著孩子一起观看图案简单、色彩鲜明的图卡🃏,一边指著图片一边说明,同时也让孩子尝试叙述☝️,是丰富孩子语言资料库的好方法唷!
例如:指著苹果图片说:「这是苹、果」,实际再拿出真的苹果🍎,让孩子轮流看图片和实体的样子,在反覆听反覆看的认认知体验下,日後他们看到此图样时,脑中也能有对应画面来。
👦3~5岁
此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较为成熟,对于图形更敏感,经过3岁之前的引导,孩子已经可分辨图画和文字的不同,对环境的探索性也提高许多,而且记忆力最出色时期,特别适合学习识字🧠。只要稍加留意,生活就是最好的学习环境,每一刻都是认字的好机会!
3. 认识符号图样
可带着孩子观察生活中常出现的符号,带孩子出门时,可以教他们看路上的广告、招牌、交通号誌🚧,或是在买东西时,超市DM、产品包装、玩具标签🎫,并同时讲解给他们听,透过重复接触这些符号,分辨图样的不同,对于未来认读都非常有帮助唷!
4. 为物品做标签
将孩子熟悉的物品上贴上对应的姓名标签、姓名贴,一边指著物品和字,一边念著物品的名称和字音😄♫,在反覆练习下让物體的音形结合,之后孩子在使用这些物品时,看到上面的文字,就能从记忆中反射出字代表的意思。
5. 亲子共读
爸妈们可开始给孩子接触有文字的绘本📚,利用「手指跟读」方式,一边用手指指著字,一字一字的唸,孩子知道原来一个字为一个音,重覆说著孩子喜欢的故事💕,可以帮助他认识这些字词,也让他更熟悉故事架构。偶尔在孩子认识的字停下來,让他自己唸唸看,唸对时也记得给予鼓勵,成就感可让孩子更多认字动力,也在故事情境中建立字形和内容的关联。
作伴的结语
希望以上文章能给父母们参考:
👶学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累积观察力、思考力
👦初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反复接触、实地练习
父母也要注意不要以强迫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因为每位孩子的敏锐度不太一样,能力也不尽相同,压力反而会造成学习上的反彈,不如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习,当认字变成一件有趣事情,成果自然又好又棒😌💘
文字其实就藏在孩子平日生活经验中,随處可得也随處可学,快一起带着孩子一起多看看可爱图案,累积认字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