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菌】大部分人不知不覺被感染 可演變成胃癌?影響+檢測+治療方法
【幽门螺旋菌】大部分人不知不覺被感染 可演變成胃癌?影響+檢測+治療方法
幽门螺旋菌是寄生在人体胃酸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细胞中的细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会破坏胃粘膜的表皮细胞,导致发炎。它们通常聚集在胃壁内的黏膜层,产生引起发炎反应的毒素,同时诱发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加重发炎,甚至可能导致溃疡的形成。以下是肠胃肝胆科专科医生施婉珍对幽门螺旋菌的详细讲解。
什么是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呈螺旋状,生存于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黏液层,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胃部生存的细菌,可以产生尿素酶中和胃酸,保护自己免受胃酸杀死。幽门螺旋菌感染的过程通常是缓慢且隐性的,许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但一旦感染,细菌会穿透胃的黏液内壁,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造成慢性损伤。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否会导致所有胃溃疡?有无其他因素影响?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最常见的原因,约有90%的胃溃疡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旋菌。然而,并非所有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菌感染引起的。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胃溃疡,例如:
- 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使用: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例如阿司匹林、萘普生等,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 吸烟:吸烟会减少胃黏膜的血流量,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 压力: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 饮食习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例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也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例如克罗恩病等,也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如果不加理会及治理,会发展成胃痛甚至更严重的胃溃疡吗?
幽门螺旋菌感染者中,超过85%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或并发症。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就会破坏胃粘膜的表皮细胞,引致发炎。慢性胃炎症状包括恶心、胃胀、打嗝、呕吐、口臭、胃痛,感染幽门螺旋菌者有10%到20%的几率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出血、黑色粪便、贫血),有1%到2%的几率发展为胃癌。
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做手术吗?
一旦确诊感染幽门螺旋菌,应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清除幽门螺旋菌,同时尽量避免与家人共用进食或生活器具,使用公筷,防止交叉感染。目前一线药物治疗是处方特效胃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以杀灭幽门螺旋菌。三种药物必须定时一起服用,疗程为两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菌的成功率接近80-90%。完成疗程后4-6周,患者需再次进行幽门螺旋菌吹气测试,若结果呈阴性,表示幽门螺旋菌已彻底清除。
治疗幽门螺旋菌及胃溃疡都不需要做手术,但是进行胃内窥镜检查是彻底又清晰的确诊方法:
- 观察胃黏膜:照胃镜可以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状况,如果发现胃黏膜有溃疡、发炎等病变,就可能提示幽门螺旋菌感染。
- 采集胃黏膜组织:照胃镜可以采集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中可以检测幽门螺旋菌的存在。
其他幽门螺旋菌常见测试:
- 吹气测试:先在集气袋吹气,然后喝下半小杯碳13/14幽门螺旋菌吹气测试溶剂。15-30分钟后,再吹气于另一气袋。再将两集气袋检验分析,即能知道有否受幽门螺旋菌感染。
- 粪便检测: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旋菌抗原。
- 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旋菌的抗体,但准确率相对较低,主要用作筛查。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否会导致胃溃疡的复发?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经过治疗根除幽门螺旋菌,仍有可能出现胃溃疡的复发。这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幽门螺旋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使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再次出现溃疡。除了幽门螺旋菌感染外,其他因素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的使用、吸烟、压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其他疾病等。
在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同时,应该遵循哪些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要预防感染幽门螺旋菌,可以注意以下要点: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使用洗手间后,以及与感染者接触后。
- 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避免食用未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确保食物经过充分加热,以杀死潜在的细菌。
- 饮用安全的水源:避免饮用未经过滤或未煮沸的水。确保饮用水源来自可靠且安全的来源。
- 注意食物卫生:选择新鲜、卫生和高品质的食材。注意储存食物的方式,避免食物过期或受到污染。
- 避免与感染者的唾液接触:幽门螺旋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因此要避免与感染者分享餐具、杯子、口腔卫生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