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质量网络信息侵袭心智 刷手机刷成脑腐brain rot?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质量网络信息侵袭心智 刷手机刷成脑腐brain rot?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gen/story20250220-5894571

"脑腐"(brain rot)被牛津大学出版社选为2024年年度代表词,这一现象揭示了长时间刷手机可能带来的大脑认知和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脑腐"的定义、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什么是"脑腐"?

"脑腐"的定义为"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因过度消费"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物质(尤指网络内容)"所致。这一词汇最早可追溯到1854年,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中首次使用,批评社会偏好简单、易懂的想法,并认为这种现象显示人类精神和智力的普遍衰退。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高级讲师萨默尔·埃尔-哈贾尔博士(Dr Samer El-Hajjar)指出,过度接触短视频等内容,会让大脑习惯快速信息传递,降低深度思考与处理能力。尤其是年轻人在接触碎片化信息时,往往难以保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长期使用社交媒体,会使年轻人产生高度焦虑、自我怀疑,以及社交比较的倾向,甚至在远离屏幕时产生浮躁等负面情绪。

过度刷屏的危害

短视频提供人们快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便利,但弊端是复杂的概念往往过于简化,导致观众只能获取表面知识。持续的高刺激内容,削弱了年轻人对长篇复杂材料的耐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们深层思考的认知习惯。短视频内容也常常缺乏深度和多维度,容易传播误导性信息。

哪些人更容易"脑腐"?

郭靖婷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人习惯同时处理多重不同任务,却难以真正完成工作。他们容易停留在浅层思考,反思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情感麻木,同时容易因社交媒体而产生自我怀疑。这一切都指向与内在世界割裂的核心问题,最终也加剧对个人生存所产生的孤独感。

以下三类人更容易陷入"脑腐"状态:

  • 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ople,简称HSPs):对数码信息的吸收会更加深刻,导致他们更容易感到信息超载的影响。
  • 自我认同探索期的年轻人:社交媒体成为寻找归属感、定义自我的镜子,但过度依赖可能加剧身份困惑。
  • 面对情感困境的人:许多年轻人用刷屏来逃避现实中的不安、孤独或自我怀疑,最终却更加迷失。

如何应对"脑腐"?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设定时间限制:为社交媒体的使用设定具体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沉迷。
  • 培养深度思考习惯:阅读长篇文章或书籍,避免碎片化信息,提升专注力和认知能力。
  • 优化所选择阅读的信息:选择高质量的信息源,避免依赖平台推荐的低质量内容。
  • 实践正念技巧:通过冥想、写日记等方式,增强自己对网络媒体使用的意识,建立更健康的数码网络使用习惯。

萨默尔博士强调,问题不在于妖魔化科技,而是意识到当数码世界开始取代现实世界的连结时,就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使用习惯。郭靖婷则指出,讽刺的是,人们沉迷于数码世界往往是为了寻找联系、意义或爱,但最终得到的却可能是更深的空虚和不确定感。

使用大量社交媒体与频繁刷短视频,已成为现代网络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社交行为,也深入影响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心理与情绪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