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之王:靛蓝曾经是世界上最稀罕的颜料
染料之王:靛蓝曾经是世界上最稀罕的颜料
靛蓝,这种神秘而珍贵的蓝色染料,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青睐。从6000多年前的秘鲁到古埃及,从中国的蓝染技术到印度的靛蓝贸易,靛蓝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这种世界上最稀有的颜色之一的前世今生。
早在金字塔建造之前,秘鲁人就已经创造出了独特的靛蓝色棉纺织品。2016年,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Jeffrey C. Splitstoser团队发表了一项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6000多年的秘鲁北部沿海普雷塔(Huaca Prieta)遗址中的棉织品保留有蓝色颜料的痕迹,经化学分析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靛蓝色。该发现比过去报道的最古老的靛蓝色纺织品源于第五王朝的古埃及,还要早约1500年。
在中国,蓝染技术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就源于当时的蓝染技术。“青”指靛青或靛蓝,“蓝”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如蓼蓝)。扎染是蓝染的一种呈现手法,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色在艺术史上一直是一个特殊的颜色,它是最古老的合成色料,在中世纪晚期被奉为神圣纯洁的象征。然而,上好的蓝色很难寻觅,因其来源稀少,制作工艺复杂。早期绘画中蓝色不能成为一幅画的主色调,只有内心在倾听的圣母才能穿着蓝色,之所以被神圣化,是因为那时的蓝色颜料非常珍贵。
距今大约4500多年的埃及蓝(Egyptian Blue)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人工合成颜料,它出现在古埃及的雕像、墓葬绘画和石棺上。
靛蓝是古代和当今时代最有价值、全球分布最广泛的染料之一,它也是蓝色牛仔裤的优选色。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尔(Adolf von Baeyer,1835–1917)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普雷塔遗址是秘鲁北部的一个考古遗址,距今4000至14500年,研究者分析了发掘于该遗址的8块棉纺织品碎片后得到上述发现,这也令他们感到非常意外。这些破碎的棉纺织品似乎来自袋子或箱包,大部分碎布不超过0.1平方米。
靛蓝被世界广泛认知其实是因为印度。印度同我国一样,也是靛蓝最早的主要生产和加工中心。印度靛蓝有一个特色,就是他在几个主要靛蓝生产地区中,成品的色素含量百分比是最高的。这一点十分适合运输和存储,所以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印度从数个世纪以来向外输出了大量的靛蓝。例如1897年,只在印度种植靛蓝的面积就有7000平方公里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整个世界对靛蓝的需求。印度靛蓝约在2000年前就已经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在当时它被视为一种奢侈品的存在,除了用于染色外,还会被制成绘画颜料及化妆品。所以靛蓝的英文为indigo,高效的进口靛蓝还是基本取代了欧洲菘蓝靛蓝,1912年法国最后一家菘蓝工厂倒闭。